AED又叫自动体外除颤器,它是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救命仪器。时间就是生命,在最佳抢救时间“黄金4分钟”内,利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对患者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至关重要。心脏骤停病人早期85%~90%是室颤,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早用AED除颤。除颤每推迟1分钟,存活率降低7%~10%。CPR与AED的早期有效配合使用,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猝死病人的最有效抢救手段。
AED是可供普通人使用、智能且方便的急救设备,用于抢救因室颤、无脉性室速导致的心脏骤停。它统一对人体的特定区域放电,能使心脏恢复到正常的心跳节律。AED的操作非常简单,可以根据仪器的语音提示和屏幕动画指导使用,由此来判断病人是否需要电击除颤。
AED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公共场所,如学校、商场、火车站、机场、地铁站等,很多心跳骤停的病人可能会在短时间内缺氧,等到救护车来之后已错过最佳抢救时机,而AED及心肺复苏能够为抢救病人赢得宝贵的时间。除颤每延迟一分钟,患者生存率下降7%-10%。在心脏骤停发生1分钟内进行电除颤,患者存活率可达90%。4分钟内完成有效除颤,抢救成功率可达60%。5分钟后则下降至50%左右,而超过12分钟则只有2~5%。超过5分钟进行电除颤,可能会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一般情况下中国各大城市救护车到达现场12~20分钟,再加上回程时间,风险整体较大。非专业急救者应在不理考患者的情况下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鼓励非专业人士利用AED等设备对患者及时除颤,在一定程度能提高患者存活率。
那你到底了解AED吗?如何使用一台AED来挽救他人的生命?AED的普及面临着哪些困难?下面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AED这种“救命神器”。
一、AED如何拯救心脏骤停患者?回答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AED。AED,即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它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医疗设备。
AED主要被用于心梗发作的病人,尤其是发生在院外的心脏骤停病人,大部分病人在初期都会出现室颤的情况,使用AED进行救治,除了能通过电击除颤的方式使病人早期复苏,还可以降低大脑等神经组织的损伤。在很多心跳骤停的情况下,患者的心脏并非一动不动,而是呈现不规则的颤抖状态,即室颤。如果这时我们查看患者的心电图,会发现心电图并不是一条直线,也不是规律的周期性曲线,而是一条杂乱无章的折线。
(蓝色方框内就是室颤的心电曲线,左侧为正常窦性心率曲线)
AED与传统除颤设备的原理相同,都是通过电击来使心脏恢复正常心率,但极其完善的自动化流程让它有了“傻瓜式操作”的特点。绝大多数AED设备带有语音提示和屏幕动画操作提示,人们只需接受简单的训练便可掌握AED的使用方法。此时心脏虽然还在运动,但没有正常脉搏,无法有效泵血。如果在室颤时对心脏进行一定能量的电击,就有可能够终止室颤的发生;同时配合高质量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就有可能使患者的心脏重新正常搏动,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当病人出现突发性心脏骤停的症状时,通常情况下,只有专业医务人员携带除颤设备才能解除生命危险。而如果我们身边恰好有AED设备,并且依照正规流程操作AED,那么AED就会自动完成诊断、电击的流程,抢救心脏骤停患者。
(图中黑色的小手提箱就是AED设备)
二、如何正确操作一台AED?
第一步,我们要学会找到AED。AED一般放置在一个储存箱里,箱子的外观大多为红、橙、白等醒目的颜色,一般出现在墙上或墙边。在AED存储箱周围都有鲜明的提示标志,标志细节并不统一,大多为心形图案和心电图、闪电等元素的组合。
第二步,在取得AED后,首先要确认患者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第三步,在尽量将患者转移至安全处后,找到AED电源开关并开机。这时设备本身会发出语音提示,我们将根据提示来进行接下来的操作。
第四步,开机后找到AED盒中的电极片,将两块电极板分别贴在右胸上部和左胸左乳头外侧的位置,注意电极板与患者皮肤之间不能有衣服阻挡。
第五步,将电极板导线插入AED主机的插孔中,这时仪器会自动分析患者心率,在5-10秒分析时间过后,仪器会发出除颤提示,如果需要除颤,则按下放电按键,并远离患者。AED在除颤过程中瞬间可释放出高达200焦耳的能量,在此过程中切记不可与患者身体接触。如果一次除颤后没有使患者心率恢复正常,应对患者进行5个周期的CPR(心肺复苏,一个标准的CPR周期包括30次胸外按压和两次人工呼吸)操作,随后根据仪器指示进行二次除颤。
(电极板放置部位示意图)
三、AED的普及为何困难重重?
便携、有效、操作简单的特点,让AED在各国被广泛应用,成为“像灭火器一样的公共设施”。然而,我国的AED无论是数量还是覆盖率,都远低于国际水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10万人至少要部署一百台AED,我国的人均占比只有0.2-0.3台/10万人,并且分布不均,集中于一、二线城市。公共场所配置AED已成为国际惯例,为什么我国AED的部署这样缓慢呢?其中主要有经济、教育、社会三方面因素。
经济层面上,长此以往AED的制造由国外厂家把控,中国AED设备的采购一度依赖于进口,售价居高不下。近年来国内厂家逐步掌握了AED的生产技术,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目前AED的国产化率在20%左右,并逐步增加。尽管AED的国产化降低了部分生产成本,但造价依然较为昂贵,目前国内价格普遍在每台3万元左右。而我国地域庞大,人口众多,需要的AED数量在百万级别,这将需要花费天文数字的经费。而AED闲置率过高,电极板也是易耗品,为此占用宝贵的卫生预算,势必会影响其他更加紧迫的项目,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教育层面上,虽然AED的操作较为简单,但也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才能正确进行。在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抢救时,除了需要AED的参与,也需要CPR的操作进行配合。我国基础教育中并不包含急救课程,掌握AED操作和CPR技能的人少之又少。曾经出现过AED就在患者身边,却无人会用的局面。
社会层面上,AED等急救相关的概念普及力度不足,重视程度不够。AED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成功率也并不是100%,出现事故之后的责任划分与善后工作,对见义勇为者的保护制度,在法律上都是空白。此外,对于AED部署的场所、密度和检修流程,尚无统一的标准。
结语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逐步呈现高发态势,有关猝死的新闻越来越多。据国家心血管中心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55万人死于心脏骤停。其中的87%发生在医院以外。抢救院外心跳骤停患者最有效的急救方法就是 使用AED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在人口密集区域以及公共场所安装AED,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已经率先试点,在公园、商场、学校、车站等公共场所部署AED,相信在不远的将来,AED能够覆盖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学习成本不高的互联网时代,希望越来越多的朋友们能主动去了解、学习诸如AED的急救知识,有朝一日便能运用我们的知识,来挽救一条生命。
急诊延伸护理志愿团队我们一直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