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福州十六中弘毅3班3团走进原福州船政局局长陈兆锵故居,感受船政文化在中国近代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曾经有位史学家说,读懂了“船政”二字,就读懂了中国近代史。
陈兆锵(1862~1952年),字铿臣,闽侯县螺洲乡(今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陈兆锵入福州船政学堂管轮班学习。光绪十二年,以“考列优等”任“定远”舰管轮。
光绪二十年,升“定远”总管轮、北洋海军右翼中营游击,参加中日“甲午海战”。光绪二十二年以“战功卓异”受颁一等“文虎章”并选派赴英考察造船制舰。
两年后回国,任“海天”巡洋舰总管轮。光绪二十九年“海天”遇难沉没,陈兆锵降为管轮,在另舰供职。宣统二年,为海军部舰政局局长。
1867年,陈兆锵被送入螺洲陈氏“明伦堂”去接受封建的蒙童教育。1875年,陈兆锵出于对旧式教育的不满和对新式教育的渴望,在其父的支持下,就近投考福建船政学堂,被录取入后学堂第二届管轮班。
1883年毕业后,被分派到“扬武”练习舰以管轮练习生见习。随舰作近海和远洋航行,历经我国沿海各埠和南洋群岛、日本各地。
1918年1月,北洋政府海军部命令陈兆锵主持创办我国第一家飞机制造厂一一福州船政局飞机工程处,试制水上飞机。陈兆锵深明创建中国航空工业以御外侮之大义,勇敢地接受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充分体现了陈兆锵一贯主张独立自主发展我国军用工业的爱国精神。
福州船政局堪称中国航空工业之先驱,马尾不愧为中国航空器制造之摇蓝。
1922年,陈兆锵又倡议改专祀甲申之役的马江昭忠祠为“甲申甲午两役合祀”之祠,并主持改善之事,终于在甲午中日黄海之役二十八周年纪念日完成合祀事宜。从此结束了甲午之役在我国从不立祠祭祀的历史。
福建船政自1866年创办以来,制船造机采用蒸汽动力的状况始终没有改变。陈兆锵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效率,于1922年主持创办了船政局发电厂。陈兆锵此举既有利于生产,又造福百姓。
此次陈兆锵故居之行,十六中弘毅3班3团通过认识国情,追随船政文化足迹,深入挖掘福建船政留下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了解新时代福州船政发展,把握新时代船政精神。
让我们中学生对船政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当代青少年只有不断地学习、进步、博取众长、勇于创新才能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