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这个春节,我最有意义之事,还是与建德翁氏名门、寿昌人、原任省冶金研究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现任杭钢科协主席、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翁洮评传》作者翁伟民、原严州中学新安江分校副校长、寿昌中学校长、高级教师翁化彦等另几位均具高工职称的翁氏宗亲在新安江方氏家常菜馆茶餐小聚。推杯换盏、欢声笑语当中,我们探究翁氏文化、共话翁氏情谊。使得我更觉传承弘扬翁氏文化是要务。
次日晚,因伟民兄倡议、化彦兄建起的古严州(睦州)翁氏群里,龙游宗亲翁恭的加入交流,尤其是传给我其宗谱资料图片来看,龙游翁一支竟然与我梓洲翁同脉。与恭兄的联络之上,加之我就此翻阅梓洲翁氏宗谱关注到以往忽略了浦邑吴上炎作序的查考研究,也使得我们梓洲翁的文化史料得以重大充实。
(翁蒙之雕塑)
首先,寻根溯源地基本确定我们梓洲翁的“葡萄根”在何方?
也就是说,我们梓洲翁的始迁祖、宋大学士、中国古代税制改革唯一代表人物、先后任职杭州知府、中书丞等高官、祖籍莆田的彦国公是福建省武夷山市上梅乡白水村(现为茶景村)人。
依据是从著名历史人物、南宋大学士朱熹撰写的《司农寺丞翁君墓志铭》考证得出,此翁君即翁蒙之,翁蒙之系白水村人,为彦国公侄孙子(彦国公弟彦深之子)。
百度所载,翁蒙之(1123年——1174年),字子功, 《宋史·魏掞之传》中有如下记载:当时赵鼎被秦桧迫害死于贬地,其子赵汾扶柩回常山安葬,路过衢州。衢州地方官章杰是秦桧的爪牙,为讨好秦桧并继续迫害主战派,准备派遣兵卒突击搜查,企图获取赵鼎与亲朋故旧的来往信件,以株连他人。翁蒙之为当时县尉,派人秘密告知赵汾,将有关信件焚毁,这样搜查一无所获。章杰为此大怒,即处分翁蒙之。翁蒙之作为下级军官出于对忠臣的敬仰和同情,不惜冒险相救。后人将其列入常山“四贤”,原因之一就是敬慕、赞许其这一侠义举动。
我们提到宗族先祖翁蒙之,就印证到了与梓洲翁先辈传下(尧丙公生前常说,其孙凤岐也传)的我们始祖彦国公与岳飞是同一主战派阵营、岳飞杭州清波亭被害后,不得不携三子幼孜避仇避祸途径梓洲即落叶生根、繁衍生息的说法成立。
其次,理清了梓洲翁在清同治四年修谱为何要叩请浦邑人士吴上炎作序?
(吴上炎作序记叙首页梓洲翁始迁祖翁彦国源自福建)
(吴上炎作序次页记叙翁合老诗学闻名与世)
说道吴上炎,就必然提到吴渭和他的月泉吟社。
月泉吟社是辞海有载的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家遗民诗社,其作品《月泉吟社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社总集。
月泉吟社的创始人吴渭(1228~1290),字清翁,自号曰潜,浦江吴溪人(今前吴乡下葛村)。南宋时曾任义乌县令,宋亡后退居吴溪。因家业丰厚,吴渭回到浦江扶助贫困,兴学育才,热心公益,深受乡人尊敬。
至元二十三年十月六日,吴渭与与本邑方凤、福建谢翱(就是大梓洲附近七里泷登钓台哭祭文天祥著名历史诗人)、处州(即丽水)吴思齐共同策划和组织“春日田园杂兴诗歌大赛”。要求以《春日田园杂兴》为题,限五、七言四韵律诗,征诗四方,于次年正月十五日收卷。短短三个月间,共得诗稿二千七百三十五卷,作者遍布浙、苏、闽、桂、赣各省。取前60名诗作印行。
我们梓洲翁六世祖翁合老参赛了,并荣获第十六名。
岁月悠悠,朝代更替,到了清朝中后期,那个时代几无传媒,梓洲翁子孙又有谁还知道先祖合老公在当时的文学界声名显赫(现在的百度上,输入翁合老三字,就会跳出他的国学经典诗作)、是个中国最早诗集的作者之一呢?后来,就是吴上炎之故,才蓦然发现合老公光耀千秋的这一文学成就。
时光翻越到了清同治四年,我们梓洲翁要重修翁氏宗谱了,为了给宗谱增光添色,总得量力而行、档次合适地去请个在附近民间有点份量的人物作序呀(十多年前梓洲姚修谱请了梓洲村文化老人朱根泉作序),于是,我们梓洲翁在祠堂里议定了,去浦江前吴叩请月泉吟社的创始人吴渭的,裔孙(即远孙)吴上炎先生。
吴上炎文采不凡、急公好义,在清咸丰九年(1859)吴上炎募资重刊《月泉吟社诗》,使得月泉吟社重振文学江湖。
其所撰的《重修翁氏家谱序》,内容价值颇高,在于记载了合老公(字仲嘉)在当时以诗学闻名与世,并于宋濂、柳贯、黄潜等文化名人为挚友的非凡文人朋友圈。
以上两个梓洲翁史料的发现,确实意义重大。
姓氏宗亲文化是招商引资的一大重要纽带和桥梁。广东、福建和我们浙江温州、金华地区之所以发达,正是因为他们重视传承弘扬姓氏文化、诠释中华民族“家和万事兴”的传统理念。也许在我们这辈人眼前产生不了绩效,但下辈人只要传承弘扬下去就未必不会影响我们桑梓经济的发展。
老翁 2024.2.20撰于新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