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启,在这个漫雪飞舞又不失浪漫的正月十一里我们四年级教师欢聚在滨河小学,参加教材培训。教材是教师教学最重要的文本和依据,作为一线教师,“读懂教材”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怎么“读”每人理解的却不相同。通过阅读本书,实验老师解读教材,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对教材把握得更好!
从四个领域来汇报,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广角
观察物体一、二、三,分别分布在二、四、五年级,培养学生的立体观念,三视图,从三维到二维,从二维到三维,提前准备学具2-5个正方体木块。物体不动,观察者移动,观察和想象结合,回顾形状,完整表象。正向逆向培养学生的思维。
三角形这个单元,从定义,特征,边角的关系等来系统学习三角形,和四上学习的作高,小段,四边形的特征等建立联系,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做铺垫。在学习三角形分类时候,在边的认识上再去认识角用集合圈表示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案例分享
分类探究,用拼和转化的思想。探究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再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从而得出多边形的边数和内角和的关系。这个单元渗透尺规作图求三角形的周长。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
设计方格
培养空间观念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概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0的运算特性。教学中把知识串成现、结成网,逐步完善知识结构
借助意义来理解运算定律,注意变式练习
乘法分配律案例分享
课堂借助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让学生理解
加强对比练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对小数的意义理解设计十进分数,学生没有系统学习分数得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数概念从十进制、位置值、数位、计数单位让学生充分理解,打通整数,分数,小数数的一致性。
小数加减法
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一样,计数单位的累计,打通数运算的一致性。
课标要求:知道用平均数可以刻画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知道平均数的统计意义;知道平均数是介于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的数,能描述平均数的含义;能用平均数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合理表示和分析数据,说明数据的现实意义。
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让学生知道数学模型可以用来解决一类问题,是数学应用的基本途径,能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大量的问题都与数学有关,有意识地用数学的概念与方法予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