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源民俗文化

付慧芳
创建于02-20
阅读 34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1.油炸糕

油炸糕是中国北方地区一种特色传统小吃,广泛分布在山西、陕西、河北、内蒙等地,是使用油炸的一种糕点,呈椭园形,里面包有包糖或豆沙馅,油炸糕色泽金黄、酥脆蓬松、美味可口。

油炸糕传统美食历史远远流长,相传公元618年,唐王朝李渊等帝王在献陵等唐王室拜陵,路过距京城长安和原区不远一个人称“王店”的村庄,店上有一家专门制作油炸糕的小吃店,制成的油炸糕外皮起泡、酥松润滑、馅软味香,是达官贵人常来常往的地方。唐太宗李世明所尝,连连夸赞,并将其作为宫迀食品,于是这家店和油炸糕名声大振,生意兴隆,油炸糕从此广泛流传至今。

油炸糕代代相传,不断改良,成为人们食谱里长盛不衰的美食佳肴。如果我们怀念油炸糕,其实我们真正怀念的是小时侯妈妈的味道,怀念的是乡愁!片尾引用文人墨客七律词一首《咏家乡美食油炸糕》,高度赞美油炸糕。


小小炸糕灿灿黄,粗粮细作史流长。


优良黍米天然绿,纯正胡油地道香。


宾至飨酬常入宴,喜临庆典雅登堂。


山珍海味飞声远,难比家乡美食王。

2.浑源凉粉

   在我们山西大同浑源县有一种特色小 吃, 是以土豆、淀粉、豆腐干、蚕豆为原料制 作而成, 因地得名浑源凉粉, 它是大同凉粉的 代表, 做好的浑源凉粉清亮滑嫩, 像猪皮冻一 样筋颤, 拿在手上滑溜溜, 吃在嘴里凉丝丝, 风味独特,堪称北岳一绝。 浑源凉粉有着数百 年的历史, 制作技艺先后被列入大同市、山西 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吃过凉粉的人大多对 其十分喜爱, 下面就让我来介绍山西浑源凉粉 的独特之处。 浑源凉粉不同于一般的凉粉, 它 的特色在于所用的原料是土豆淀粉, 做出来的 凉粉既清澈清亮,又嫩滑爽口, 不仅卖相好, 味道更是一绝。 它还有这样一个流传于民间的 历史故事,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北征之时, 来到 衡山脚下, 那天正是立夏之时, 李世民饥饿难 耐,又困又乏,薛仁贵见状, 火速命火头军将 薛家秘制的凉粉奉上, 皇上御享后龙颜大悦, 不饥不渴了, 精神焕发, 特赐名为浑源凉粉由此得名。 薛仁贵随赋诗一首: 护驾翠屏霞, 恒山风来立夏寒,斩尽胡鞑腹肌宽。幸有御膳 粉宴餐,太宗将士皆得欢, 为了感念圣恩,薛 家人将凉粉作为庆典和待客时的佳肴并保留至 今,家家户户也争相效仿,广为实用。山西浑 源凉粉中的辣椒油含有较多抗氧化物质,可有 效预防衰老。在辣椒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 摄取含胡萝卜素食物越多的人,对身体愈有好 处。辣椒可以大大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 加快热量的消耗,因此对于想要减肥的人来 说, 辣椒是一种非常好的减肥食物。而且浑源 凉粉采用高山上种植的优质土豆为原料, 营养 非常丰富, 没有任何污染, 这才是真正的绿色 环保食品。山西浑源凉粉, 这等美味, 有机会 大家一定要去尝试一下。 不仅颜值高, 还美味 可口, 营养价值也极佳, 重点这个美食还是一 个低热量美食, 这也算是减肥界的一大福音。

3.耍故事

耍故事”是一种集体舞蹈,也叫“地秧歌”,属“踢鼓秧歌”的一种,流传于山西省浑源县及其周边地区。关于它起源于何时,查无记载,据当地艺人口述,“耍故事”最早起源于民众以保平安、祈丰年为主要内容的祭祀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成为以广场、街头小型表演的娱乐形式,主要表现形式为武功、对耍、单耍、戏耍和杂耍。

“耍故事”表演人员有十八人,分别是宋江、张青、孙二娘、林冲、时迁、顾大嫂、李逵、鲁智深、武松、扈三娘、刘唐、安道全、吴用等。行当分为须生、武生、青衣、武丑、刀马、武花脸、二花脸、文丑等。表演者根据不同角色,身穿固定服饰,手拿特制道具,随着锣鼓点的强弱节拍翩翩起舞,舞姿多变,活沷异常,各有千秋。舞蹈队形有“天地牌”、“大十字”、“编蒜瓣”、“双荞麦棱”、“金钱眼子”、“五葫芦”、“城钩月”、“万字”、“八卦”、“四大四小”等二十余种。

道具有白马、红马、马鞭、大扇、彩扇、手锣、箭子、木棒、衣打子、货架牌、货郞鼓、书、笔等。服饰分为斗蓬、马褂、打靴、界衣、道袍、女披、彩裤、彩绸、围裙、战衣、腰带等。头饰有红风帽、面牌、黑三枝(胡须)、黑线帘、女盔头、毡帽、蓬头、金篐、黑罗帽、黑水纱、红头网、大额子(盔头)等。伴奏乐器有大鼓、大锣、大钹。

“耍故事”表演形式多样,独具一格,舞蹈动作敏捷、武术功底深厚,给人以热烈、明快、活沷之感,它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陶冶情操、寓教于乐,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

小小浑源民俗多,让我们一起品味家乡文化吧!

阅读 34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