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龙年村晚启动仪式已经完满结束。活动现场,龙灯、狮灯、船灯、鱼灯、石家拳、逗趣快板、小品等一个个富有武平地方特色、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彩节目轮番上演,现场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非遗集市上,武平绿茶、猪胆干、十八子糕点、石灰酥花生等特色美食集中亮相,吸引大家驻足品尝。灯谜区,上百条谜语悬挂在细绳上,将现场装点得格外喜庆,吸引大家驻足思索,男女老少齐上阵,各显神通。此外还安排了书法家现场书写“福”字,送祝福,深受群众喜爱。
今年“村晚”与往年不同的是,武平县将“村晚”与国家级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结合,在“村晚”中加入非遗元素,唤起人们对传统年味的记忆。通过非遗展演、非遗年货节、非遗灯谜竞猜等,扩大乡村春晚品牌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同时加强部门联动,为企业招用工及房企的推介宣传搭建平台真正实现文化赋能,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抓牢文化振兴“着力点”,打造“精神绿洲”。文化是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振兴不是“取代”而是“融入”,追溯文化渊源、挖掘文化故事、传承文化精神、彰显文化风格,文化振兴让文化意蕴丰茂精神沃野,让文化价值为产业添注“附加值”,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文化振兴要“寻根”“寻味”,将历史文化融入乡村发展的“血肉”之中,保持乡土本真、文化本色、历史原味,把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打造为“视觉盛宴”,更打造为“精神绿洲”,让文化的记忆成为精神的积淀。从文化风物到乡土人情,从古村建筑到民俗文化,让“田园牧歌”唱响“农家乐”与“桑梓情”,让文明的乡风、精神的绿野驻扎在群众的心中,厚植推动乡村振兴的精神动能。
下一步,我们继续将节日习俗、民间文艺、乡村旅游等元素融入到创作中,编排更多广大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组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突出的“村晚”活动,动员更多群众自编、自导、自演身边的人及身边的事,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盛宴,借文化之力共同谱写乡村振兴壮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