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小队简介
队名:晨曦小学306班假日小队
队员:郭奕飞,陈米可,陈柳含,程雨薇,洪瑀淇,张威廉,喻晨希,唐瑞希
研学地点:民族报社纪念馆
一大早,小组成员集结,出发去於潜镇鹤村,探访《民族日报》社纪念馆。
民族日报社
《民族日报》旧址位于临安区於潜镇鹤村,为晚清时期宗祠建筑,建筑面积300平方米。1939年元月5日,《民族日报》在此创刊。《民族日报》名义上是国民党浙西行署主办的,实际上是由社长王闻识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掌握领导权的爱国抗日宣传阵地,其创刊誓言、办报原则、宣传策略坚守我党团结抗战的正义主张,其发行量和发行面是国民党《浙西日报》的3倍,被誉为浙西抗战的一面旗帜。旧址曾一度成为中共浙西特委的秘密住地,领导各地区开展党的工作。
一进院子,就看到一座高大的石碑,这是“民族日报社革命先烈纪念碑”,这是为了纪念为报社事业牺牲的十二名烈士,也是为了纪念临安大地上,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的千千万万的英烈。
屋子内,摆放着三台古老的印刷机。机身上锈迹斑斑,还留着一些油墨,静静地向我们讲述着当时的报社故事。现在的印刷机,只需要在电脑上排版好,一键就可以印刷成功,一分钟能印几百页。而当时的印刷机没有一根电线,全都是靠人工驱动印刷的。展柜里还有当时的活字雕版,字不仅小,还是反着摆放的。我仿佛都能看到,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先烈们戴着眼镜,一点点校对的样子。
作品展示
怀着一颗致敬的心,我们仔细参观了纪念馆里的每一个角落。并用文字或小报的方式,记录下这段红色之旅。
306:洪瑀淇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
—游《民族日报》社纪念馆
2月4日,我们晨曦小学306班假日小队冒雨来到了位于於潜镇的《民族日报》社纪念馆,那里有好多的红色故事。我和小队的成员们到齐后,便开始了解相关的历史“脉络”,讲解员阿姨也第一时间为我们“呈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开始全面侵华,战火迅速波及到了全国。在日军侵犯浙江时,共产党员王闻识创立了《民族日报》社。在党组织和进步人士的共同关心、指导下,《民族日报》开始大量推广与发行,民众的爱国热情持续高涨。在这一段同仇敌忾的岁月里,《民族日报》社有十二位同志为工作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39年1月至1940年9月,《民族日报》的发行量从3000余份增长到了近万份,甚至在当时的日伪经济和文化中心上海,民族日报也得到了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1941年以后,随着报纸发行量的增加,国民党顽固派势力疯狂反扑,当局开始大肆搜捕报社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先后有十九名地下党员和新闻工作者被捕,十二名惨遭杀害,为国家和民族事业做出了牺牲。
听了那一段历史故事,我深深地被震撼了,深切地感受到现在的和平生活是无数英雄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格外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306:陈柳含
传承红色基因 珍惜幸福生活
2月4日那天,306班假日小队集体约好来到位于於潜镇的《民族日报》社纪念馆。顶着毛毛细雨,欢声笑语间,不一会儿大部队就到达民族报社门口,开始参观与了解相关的历史“脉络”,讲解员阿姨也第一时间为我们“呈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民族日报社纪念馆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是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党史教育基地和省级社科普及基地,是抗日战争以来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的代表性纪念馆,更是临安的一个重要的红色景点。当时的民族日报名义上是由国民党主办的,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消极抗日,以社长王闻识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救亡图存之际,将生命注入纸笔,坚持与反动势力战斗到底,他们积极宣传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揭露国民党的反共阴谋以及日本帝国主义在敌占区的侵占罪恶,激起了民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奋战在一线的民族日报工作人员以他们鲜活的生命为祖国开辟了一条光明的精神大道。
经过一上午的参观学习,我更加了解到了中华人民在名族对外战争中的伟大付出,不仅被深深震撼到更让我明白现在和平生活的不易与珍惜,让我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上了深深的一课。 306:陈柳含
306:郭奕飞
306:唐瑞希
306:喻晨希
访红色足迹,寻革命精神。
对于历史,我们不敢忘,不能忘。对于现在,我们更应该好好把握,珍惜学习的机会,用自己的努力,让祖国变得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