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读一本书,共沐一缕香。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我们迎来了新学期的起点,2月19日,行政团队进行《教育常识》《学校制度改进》假期读书分享。
李彤老师作《学校制度改进》阅读分享,他说到,制度不是僵硬的条款,而是放大管理效果的杠杆,制度的制定要着眼于对行为或问题进行规范。如果要制度得到充分落实,要重点关注后续的着眼于关键环节的评价、监督。
拥有创造力,不仅会让我们个体更自信,也能让我们为社会贡献更大的力量,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思维的支持。
教育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车轮,对于创造力培养有着重要责任,于老师从“多样性”“可能性”到“娱乐性”“参与性”;从“培养创造力的探索思路”到“着眼于创造力培养的教育策略”,结合自己对《创造力和教育的未来》这本书的理解和心得做了细致的分享。
赵峰老师分享《教育常识》阅读心得。教育眼光即生长的眼光,读懂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理想的教育,就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去寻找合适的道路,并且要帮助学生走出适合他的道路,就是为每个孩子创造出适合他的教育,各就各位,各得其所,走出自己的道路,开出只属于这个生命的花朵。
王跃校长作《教育常识》读书分享,解读书中观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针对当前存在问题,提出建议与要求,明确方向。本书从大到小、从宏观到微观、从学理到实践,始终站在人性的高度,把教育内容、学生、教师、教学全都放到教育过程中一一进行考量,最终认定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追寻人的全面而幸福的生活。而人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活动的复杂性,这样的复杂性让我们的教育活动永远在思索、探究的路上,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方案。因此,教师群体也是最需要学习的群体。教师群体只有不断的学习积累教育智慧,才能更加从容地应对每个鲜活生命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遭遇的各种困难、挫折、挑战,提供更好的帮扶作用。
赵越老师从题目解读、全书框架、具体内容三个方面分享《教育常识》阅读体验,本书并没有提供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是一本真正的好书最重要的是能唤醒老师们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不断反思、探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去进行自我的重建,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和教育理念。老师们只有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才能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光亮。
冀少华老师分享《学校制度改进》,李希贵校长在书中提出要“以制度最大限度撬动人性中的天使”。然而现实中,我们的很多制度充斥着“不准”“严禁”的字眼,不仅字眼冷冰冰,更让人从思想上有一种窒息感,这样的制度就像思维枷锁,锁住了师生身上的巨大潜能。作为具有教育作用的学校制度,在规范师生行为的同时,更应激发师生的向上力量。本书中将不同类型的制度用坐标的形式分为四个象限,即利己利他的第一象限、利己损他的第二象限、损己损他的第三象限、损己利他的第四象限,我们的制度应不断调整,让其在第一象限区发力。对教师而言,要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对学生而言,要服务社会的同时成就自我。这些都是最理想的状态,要达到这样的状态,就需要我们的制度朝这个方向去调整,这样,可以实现教育的高质量,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老师们的分享深入浅出,把对教育的理解化作教学实践的动力,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常识教育是以爱为基础,以尊重为前提,以奉献为本真,这是教育的真谛和根本,以此勉励所有同行者。
最后,工会主席张敏老师及李秋景副校长做了细致点评。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幸福感。行政团队不仅仅是处理日常事务,更是激发与带动学校发展的力量。营造积极主动的阅读氛围,打造学习型团队,需要不断读书学习来促进自身成长,助力孩子发展,更好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人类发展进程做出贡献。
康巴什区第三小学以创建学习型的学校为宗旨,长期开展师师共读活动,大力促进教师在阅读学习中提升专业素养,实现自我价值。书籍启迪智慧,阅读点亮人生。时光因阅读相伴而美妙动人,充满浪漫、富有味道。我们手捧书籍,与智慧相约,在阅读中成长,在分享中收获,在交流中思考,相信三老师会不断吸收先进理念,提升自我,完善知识,踏浪前行,浸润书籍的力量,一起奋斗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