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书香  悦读成长”——南乐县第一实验小学教师寒假共读《大概念教学》第四章读书交流会

憨憨wink
创建于2024-02-19
阅读 244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也是教师“最长远的备课”。手捧书籍,就是手捧希望,开卷读书,就是打开世界之窗。2月19日南乐县第一实验小学进行了第4次读书交流分享会。

    本次交流的内容是刘徽老师所著的《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第四章。为了让更多的老师参与交流,本次活动采取分学科展开交流,老师们在本次活动中各抒己见,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

语文组

    共有九位老师参与分享,各位老师分别从对第四章的读书感悟及评价设计两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所思所感。

      彭丽斋:  读了第四章大概念教学的评价设计,感悟最深的就是真实性问题情境的引入,整合性逻辑下的评价往往依托于一个个情境,这里的情境,往往是真实性问题,情境学习是在人与情境的互动中构建的,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未来可以成功地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因此学习就应该根植于真实情境。真实性问题情境的目的是使学生形成为了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的专家素养,而非真实性问题情境常常是为了传授专家结论,而人为制造出来的真实性问题情境是为了“真实”,也就是说,它必须包含真实的特征,但是它不代表它必须是真实的,真实性问题情境,应该具备以下四个表现特征:一、开放性,二、复杂性,三、多元性,四、限制性。


李向敏:关于评价的方法。我们平时在课堂上缺少评价意识,或者是把评价安排到作业环节和考试环节,忽视了课堂评价的维度。缺少评价的方法,或者只会用小测试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作者提出了一些评价方法:课堂问答、知识测试与技能测试、表现性任务、结构化思维工具、自我反思等。我觉得我们应该特别关注后三种方式,而表现性任务就与此前提及的真实性问题情境相关,而结构化思维工具包括思维导图、框架图、流程图以及各种量表、量规等,自我反思则是请学生对照教学目标反思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一般来说,在一节课的最后5分钟,应该进行一个独立的学习评价。课堂小结也是有必要的,如果将课堂小结交给学生来完成,这种小结就带有了自我反思的色彩。


闫慧峰:“情境”即设计的评价任务尽可能创设思考问题的新情境,创设与学生已有经验和熟知的社会生活场景,将学生带入学习任务场景中,便于引起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便于学生在“场景”中观察、思考、辨析和探究。场景越新颖、情境越复杂,与学习目标越匹配,对学生学习思维深度的检测、判断就越精准。


谭丽:问题情境的本质特征是“真实性”而不是“真实”。简短的一句话,辨析清楚了真实问题情境的特征。在考查问题情境是否真实时,应该考虑的不是该情境是否真的存在,而是在情理方面是否合理。作者认为,真实性问题情境的目的是使学生形成未来解决现实世界中问题的专家素养,而非真实性问题情境常常是为了传授专家结论而人为制造出来的。作者说,真实性问题情境是“为了真实”,也就是说它必须包含真实的特征,但是不代表它必须是真实的。范梅里恩伯尔曾提出了三种逼真度,即心理逼真度、功能逼真度和物理逼真度。一般来说,如果有物理逼真度,一般都有功能逼真度和心理逼真度,但有心理逼真度不一定有功能逼真度和物理逼真度。

 

刘亚琳:刘徽老师的《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一书,丰富了我对教学的新认识,从“大概念”、大单元,到深度学习、真实性学习等概念,为构建新的教学实践,实现新课改新理念的课堂转型提供了扎实的理论依据和切实的实践方法。对此,我主要从教学的评价设计进行以下思考。大概念教学源于真实性,评于真实性。大概念教学的评价设计不是具体的评价行为,而是要思考如何设计与目标相配套的评价,从而保证目标的落实。


李静:基于理解的大单元教学评价设计中,教师要引入真实的问题情境,以此驱动学生去只有真实情境下运用某种或多种知识,完成特定的任务才能评估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比如我们学习“荷尽已无擎雨盖”当孩子真正看见秋天西湖水面上的枯萎残缺的荷叶,对这句诗自然而然的就理解了,当看见深秋时校园门口那棵银杏树上金黄的树叶不断的簌簌落下时,学生们体会到的再也不单是干枯的一句“落叶像蝴蝶一样飞舞”,这些都是最终评价任务都包含真实性问题情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去经历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去重现知识的发掘过程,去享受发现知识的惊喜与豁亮,从而驱动学生持续的学习和探究,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培训。


连晓品:连晓品老师提出刘徽教授的《大概念教学》的第四章是关于评价设计的,即如何评价大概念教学的实际效果。在设计教学活动之前,先设计评价方案,这符合“学教评一体化”的内在精神。评价设计的前提是有清晰的学习目标,而评价就是看学生的学习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然后从关于评价的终结性逻辑、整合性逻辑和真实性问题情境两个方面谈了谈书中内容给自己的启发。最后围绕自己所教学科的第一单元进行了评价设计。

王校长对语文组的交流进行总结,并提出期望,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大家可以把书中体会到的理念拿到教学中,实现与教学实践的对接,让我们的教学迈向新的台阶。

数学组

数学组的交流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各位老师积极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解决疑惑,收获颇丰。

王晓丽:大概念教学的评价设计需要我们明确目标、重视过程、强调反思。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将继续探索大概念教学的更多可能性,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贡献力量。


侯雪颜:大概念教学的目标指向素养,遵循整合性的评价逻辑,在真实问题情景中进行评价,评价设计不是具体的评价行为,而是要思考如何设计与目标相配套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目标的落实。大概念评价的目标构成是复杂的,评价方法和形式也是多样的。多元的评价方法,均为评价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采取合理有效的对策提供依据,并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更有效的学习。


魏利蕊:通过对第四章的阅读,大家对“大概念教学”的评价设计都有了自己的思考,收获满满。希望我校全体数学教师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备课组长带领下,切实推进协同备课,学习新课标,聚焦“大概念”的教学设计,在实践中总结,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增强课堂吸引力,提升数学教学品质!


马丽:大概念教学的评价设计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深入理解大概念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掌握整合性逻辑下的评价,同时还需要具备创设真实性问题情境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大概念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下面我就从以下五方面来谈谈四下数学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大概念教学下的单元评价设计:1、课堂表现观察2、作业完成情况3、测试与考试4、小组活动5、自我反思。


赵秀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学习式评价,尤其要强调对大概念迁移的自我评价,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对自己大概念的迁移情况进行评价和调整。


王晓蕊:评价设计紧接目标设计,成为单元设计的第二部分,要思考如何设计与目标相配套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目标的落实。因为评价对于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倘若评价和目标不一致,那么师生很有可能还是跟着评价走,比如将目标定位于素养,但实际的评价是考查对知识点的掌握,这就难兔导致教学的重点集中在知识点上。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整合性评价逻辑下表现性评价是最为常见的评价方法,但却不是唯一的评价方法,因为大概念教学的素养目标构成是复杂的,所以评价方法和形式也是多样的。

魏主任在总结中讲到:“通过对第四章的阅读,大家对“大概念教学”的评价设计都有了自己的思考,收获满满。希望我校全体数学教师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备课组长带领下,切实推进协同备课,学习新课标,聚焦“大概念”的教学设计,在实践中总结,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增强课堂吸引力,提升数学教学品质!”

英语组

  英语组老师们的交流也是热火朝天的,她们结合阅读内容,从课题入手尝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的运用到实践中。

王丽平:初识大概念,以为特别难理解,听了刘教授的导读,才发现它是最接地气的一个概念。大概念最核心的意义就是真实性,它是打通课堂与真实世界的渠道,也是核心素养落地的抓手。大概念可以把不同学科联系到一起,可以方便学生以后对知识的提取。今天我们交流一下《大概念教学》的第四章,也就是大概念教学的评价设计。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任红梅:《大概念教学》第四章是关于评价设计的,即如何评价大概念教学的实际效果,在设计教学活动之前先设计评价方案,这符合“学教评一体化”的内在精神。评价设计的前提是有清晰的学习目标,而评价就是看学生的学习是否我实现了预期的目标。通过本章的阅读我学到了,一是关于评价的终结性逻辑和整合性逻辑,二是真实性问题情境,三是评价的方法。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让他们乐学、善学。


薛子皓:这本书让大家认识到了大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关注大概念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书中详细介绍了大概念教学的评价设计方法。评价设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实践能力和素养培养。这本书还强调了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角色转变。教师需要从传统的评判者转变为引导者、推动者和支持者。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


户小慧: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未来可以成功的解决真实情景中的复杂问题,所以我认为学习就应该根植于真实情景。而刘徽教授在第四章大概念教学的评价设计中提出了真实性问题情景的设计。读完这一部分,我受益良多。在真实情景下创设任务,让学生在解决真实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形成和发展,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崔晴晴:真实性问题情境是指在学校教育中为培养学生未来解决现实世界中问题的素养而创设的、具有“真实性”的问题情境。真实性问题情境的本质特征是“真实性”而不是“真实”。真实性问题情境的目的是使学生形成未来解决现实世界中问题的专家素养,而非真实性问题情境常常是为了传授专家结论而人为制造出来的。


冯贵英: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评价设计前置是为了设计与目标相配套的评价。基于理解的大概念教学评价设计紧接目标设计之后,体现了大概念教学以终为始的理念。因此,评价设计在大概念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大概念教学的评价不是具体的评价行为,而是要思考如何设计与目标相配套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目标的落实。


谷晓芬:教学与课堂评价有什么样的关系?教、学、评一体化实施使评价不再凌驾于教学之上或游离于教学之外,而是镶嵌于教学之中,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教学活动密切联结,与学习过程良性互动,力求最大程度地达到教学目标,确保学生有实际学习成效,通过教、学、评一体化实施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逐步形成与发展。

沙主任在总结中提到这本书要多读然后多交流,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能理解一点儿,那我们就运用一点,要大胆的去在我们的教学中去尝试。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还是运用的比较片面,我们当下的阅读仅仅只是开始,开学后还要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再读这个大概念教学,把理念和我们的实践结合起来!

  未来以来,将至已至,只有加快发展核心素养的步伐,才能跟上未来社会的节奏。让我们在这孕育生机的春日里,与书籍携手同行,热爱阅读,享受阅读!

阅读 244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