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雨水润物无声
雨水一至,细雨滋润万物,气温开始渐渐回暖;但天气变化无常,昼夜温差增大,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影响大家的身心健康。因此,雨水时节,健康更需注重“益肝护脾,春捂有度”。
雨水时节,健康管理原则
一、疏肝理气,护脾祛湿
春季属肝,中医认为肝主生发,春天万物复苏,人体肝气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此时养生不当易损伤脾脏。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强健,脏腑的功能才会强盛。雨水节气之后,降雨有所增多,湿邪较重,易侵袭机体。五脏之中,脾喜燥而恶湿,最易受湿邪侵袭,同时寒邪凝滞,使得湿气留恋,难以祛除,导致湿困,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二、清泄内热,做好“春捂”
雨水期间要注意“倒春寒”现象。此时气温偏低,且寒中有湿,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风湿性关节病,“反了春,冻断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此时仍需注意保暖,不要过早减少衣物,要做好“春捂”,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条件。同时,“倒春寒”容易使人内脏郁热,而整个冬天吃羊肉、进补品等热性食物及在暖气环境中积攒的内热,此时会随着大地复苏在人体中生发出来,很容易出现口舌干燥、口腔溃烂等情况,即俗称的“上火”,应注重“清内热”。
饮食调节是根据春季气候转暖,早晚较冷,我们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少食油腻之品。
可多食大枣、莲子、山药、韭菜、菠菜等。北方人食疗多以粥为好,可做成山药粥、莲子粥、红枣粥等。此季节,我们应少吃羊肉等温热之品。
三、心平气和、正确运动
静心则气血平稳,既不会扰乱心血,也不会损伤心气。心气充沛,方能滋养脾脏,养脾得以健胃。春天的天气多变,一定要保持心境的平和常态。同时还要清心寡欲,不妄劳作,以养元气。雨水也是早春节气,不宜做过于激烈运动,以便让肝气慢慢和缓的上升,避免因为体内能量(中气)消耗太过而失去对肝气的控制,导致肝气快速外跑且多而出现发热、上火等症状。可以做些散步、打太极拳等较轻松的运动。
雨水节气穴位保健
1、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是脾的背俞穴。本穴是脾气传输于后背的位置,意指脾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故名脾俞,具有和胃健脾、升清利湿之功用,是脾脏最重要的保健穴之一。中医认为,脾胃为人体的“后天之本”,通过按揉脾俞穴,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补益人体的正气,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按揉时用 两手拇指指腹放置在脾俞穴上,逐渐用力下压,按而揉之,使患处产生酸、 麻、胀、重的感觉。再用擦法,即来回摩擦穴位,使局部有热感向内部渗透,以皮肤潮红为度。如此反复操作5~10分钟,每日1次。
2、阴陵泉位于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属足太阴脾经之合穴,是脾经经气汇聚的地方,也是下肢常用的经穴之一。雨水后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潮湿的环境容易让湿邪侵入人体。中医认为,湿气通于脾,而阴陵泉是祛湿要穴,按揉阴陵泉穴能起到健脾祛湿、通经活络、益肾固精的功效。用大拇指指端按压阴陵泉穴做旋转运动,持续3~5分钟,力度以感觉酸胀为度。每分钟60~100次,每日早晚各按摩1次。
西电集团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引进TMT医用红外热成像,TMT被誉为“中医第5诊”、“中医热CT”,可将人体的“寒、热、虚、实、脏腑、经络”图像化数据化表达,真正做到了中医健康管理可视化。
TMT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结合中医三焦辨证、脏腑辨证体质辨证,可以全面的了解机体的功能状况与亚健康状态。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前来咨询及体验中医理疗项目。
妇科项目七五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