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村名的由来

唐俊
创建于02-19
阅读 29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上世纪二十年代,桂林还是一座小山城。出了北门,一条青石板路,别别扭扭地向北,这是连通湘桂的官道。

岁月洗磨,石板光滑如镜。两道深深的车辙,述说荣光的故事。南来北往的客商,押着堆满杂货的木板车,吱呀吱呀地匆匆赶路。也有扶老携幼的,肩上背着粗布包袱,踯躅前行。北方连年战乱,不少江西老表湖南吗嘎往相对平安的广西逃难。

在现今十四中学北侧,有一条河沟,弯弯曲曲向东流淌,在虞山脚下,流进皇泽湾,汇入漓江。

河沟上横跨一座小石板桥,没有栏杆,丑丑的模样,却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清风。

清风桥两侧,横七竖八地坐落几间茅草房屋,住着几户外地迁来的人家。树林边,还有矮小简易的茅草棚,几个刚从北方逃难来的难民家的小巴爷,在门前嬉戏。

1926年,广西省政府修建桂黄公路(桂林至黄沙河),大块的青石板撬起,打碎做了修路的石材。清风桥也改成了水泥桥涵。

路修宽了,通了汽车,两边的人家也越来越多。渐渐的,形成了街道。这就是桂林北门外四条街道之一的清风街。


斗转星移,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解放了的地区,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桂林也在51、52年进行了土改。

1954年,社会主义进入了合作社阶段。市政府突然发现城边种菜的农民没有参加过土改,当时漏掉了。于是匆匆派出工作队,用了一个月,就完成了土地调查和阶级成分划分。5月,将北门外的清风街管的菜园里(老一、二队)、新码街管的新菜园(老三队)、驿前街管的蚂蝗洲(老四队),以及伏龙洲的7户菜农、大庆路1家种红薯的,还有抗战路中山北路的零星农户,集中起来,成立清风农民协会。这就是清风村最早的组织形式。

阅读 29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