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爱的经典文化〕《把一切献给党》

隋建成
创建于02-19
阅读 49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书籍介绍

    一切都来源于矿山,一切都来自童年的生活。《把一切献给党》是    吴运铎    一生的真实经历。他的生命源于矿山,也就注定了他在机械方面的天才。战乱的时代给了他觉悟的意识,也为他发挥才能创造了条件。吴运铎的一生与共和国的枪炮制造史一起走过。

内容介绍

    碎裂井是个富于革命斗争的地方,生于斯亦长于斯,在吴运铎苦难的童年里就已留下了革命的血的记忆。北伐战争后国民党叛变革命,工人武装被镇压,父亲培养子女念书的梦想破灭了。失学的吴运铎“当工人”的梦想也破灭了,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挑煤、捡炭渣,但没能养活家人。一家人逃难到了湖北,仍在矿上,却是暗无天日的学徒生涯,当工人却没有机会和条件学习与机器相关的知识,一切只能靠自己一点一滴地积累。

    抗日战争的爆发给了吴运铎一个全新的生活理想。工人们觉醒了,吴运铎更进一步认清了处于被压迫境地的原因。革命是唯一的出路。吴运铎毅然参加了新四军。从此,他开始了与枪炮制造紧密相连的一生。这是一个战士成长史,也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思想发展史,“把一切献给党”是一个在战争中浴血奋战的共产党员的心声。把一切献给党,不管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代,都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心声!

创作背景

    作品记述了作者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真实经历。作品一开始描述了他十二岁在煤矿挑炭渣,十五岁在萍乡煤矿当学徒,十七岁出师成为电机工人。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为求阶级和民族的解放,1938年参加了新四军,被分到修械所当工人。他和战友们白手起家,建起了兵工厂,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试制枪炮。在试制武器的过程中,他三次负伤,砸坏了左腿和右脚,炸断了四根手指,炸瞎了左眼,全身伤口一百多处,但他始终以顽强的意志和对革命的无限忠诚,战胜了死亡的威胁。他躺在病床上仍刻苦钻研,坚持科学实验,终于成为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兵工专家。是党的教育和革命集体的帮助,给了吴运铎以强大的力量。在《新华日报》工作的共产党员张明,启发了他的阶级觉悟,使他勇于对御用工会进行斗争。参加新四军后,小组长罗克绳热情地帮助他,更坚定了把一切献给党的决心。当他得知大哥被捕,二哥死在敌人刺刀下,妹妹逃到广西,年迈的母亲流落外乡沿途乞讨时,家庭的不幸使他感到很沉重。但他能认识到家庭的不幸只是祖国人民经受苦难的一部分,结束这种苦难就要靠舍生忘死的战斗。他将个人的悲痛与阶级、民族的苦难联系在一起,决心为工人阶级的伟大事业而奋斗到底。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吴运铎影响很大,保尔·柯察金的英雄形象激励着他,他要求自己“应该不愧为他的一个朋友和同志”。他也确实不愧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作品出版后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学习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成为鼓舞人们前进的口号。

主题思想

掩卷沉思,国家记忆。《把一切献给党》,顾名思义,就是将个人所有全部无私奉献给党。

人无精神不立,党无精神不兴,国无精神不强。年轻干部应时刻向老一辈英雄学习,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蓄积坚韧之力、勇存坚定之气,做到心里有理想、胸中有底气、脚下有定力,在新时代撸起袖子加油干、驰而不息向前进,以苦干实干成就辉煌人生。

作品评价

    《把一切献给党》这本书的作者是吴运铎,他是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而这本书是建国后的一本革命回忆录,周恩来总理曾握着吴运铎的手说:“你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所以这本书也被称做“中国的保尔”的吴运铎同志的自传。

自我感受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吴运铎从一个自小立志当工人的穷苦孩子,到成为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建设者,他数次用“千里寻党”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韧者笃行,韧则行远”。初次与党结缘是在安源煤矿厂,他第一次看到《新华日报》,也就那一眼,一颗红色革命种子就深深地扎根在他幼小的心田里,促使他后来毅然选择背井离乡追寻党的足迹,开启逐梦之路。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新征程的路上,风雨交加是常态,风雨兼程是状态,但风雨无阻是心态。年轻干部应紧紧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在吃劲岗位上提升能力、在艰险环境中锤炼胆识,做到在一次次突围中信念更加坚定、在一次次接力中斗志更加坚毅,勇往直前、齐心协力,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来源:电力配电维修队

审核:李兵

宣传员:隋建成

阅读 49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