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春联的起源 二年级八班杨阳

用户15204963
创建于02-18
阅读 46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从风格不同、内容丰富的对联中,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淳厚的乡风民俗和浓郁的年味。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北京大康桃木工艺品--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幅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户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贴春联”。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起先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经常激励臣下书写。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钜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古人贴春联是为了驱邪保平安,而现在人们贴春联更是为了抒发自己的美好愿望,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阖家幸福。另外春联象征着喜庆欢乐,每逢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寓意过年、新年,增加节日气氛,看起来非常喜庆。

阅读 46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