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期间,糖尿病患者怎么吃更健康?

春节,是一个全民欢庆、团圆和谐的节日。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都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新一年的期待。但在春节期间,面对一大桌美味佳肴,糖尿病患者该如何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又能够保持血糖稳定呢?

根据《2023年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推荐,有以下5点建议,帮助糖尿病患者在春节期间吃得更加健康。

一、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

不同烹调方法对血糖的影响也不同。烹饪时尽量采用植物油,推荐采用拌、焯、蒸、煮、炖、焖、水滑、熘等烹调方式制作食物,避免采用沾粉或勾芡的烹调方式;避免过度烹调淀粉含量高的谷薯类,避免使用在制作过程中易加淀粉的碎肉半成品,如香肠、丸子等。同时,控制油、盐、糖用量,烹调油或肥肉摄入过多,会导致引起超重及肥胖,每日烹调油使用量宜控制在25g以内,食盐用量每日不宜超过5g。同时,注意限制酱油、鸡精、味精、咸菜、咸肉、酱菜等含盐量较高的调味品和食物的使用。

二、合理搭配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主食要定量,应以米、面、谷物、杂豆等食物的生重来计算,以全谷物、低GI食物为好,应占主食的1/3以上。每餐都应有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天天有奶类和大豆,常吃鱼、禽,适量蛋和畜肉,减少肥肉摄入,为减少脂肪的摄入,食用禽类时可去皮,少吃烟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类制品,控制盐、糖和油的使用量。

遵循主食定量、蔬菜肉类适量等原则。进餐顺序对控制血糖有利,养成先吃菜,再吃肉蛋类,最后吃主食的习惯,可降低患者餐后血糖增幅。

胃肠功能弱的糖尿病患者应注意粗细搭配,可在精细粮中掺入部分全谷物食品,如大米和小米混合的二米饭、几种面类混合的面食等,同时注意烹调方法,以降低消化道负担。

合并肾病的糖尿病患者要限制高蛋白食物(如肉类及豆制品),以免加重肾脏的负担;合并高尿酸及痛风的糖尿病患者,要尽量少吃海鲜、动物内脏、大骨汤等高嘌呤食物。

三、按时服药,三餐规律,合理加餐

“过年不吃药”、“正月不看病”。糖尿病人过年期间能否暂时停几天药?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擅自停降糖药,往往会造成血糖显著升高及波动,极易诱发“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不论在家或在外就餐,一日三餐及加餐的时间相对固定,按时服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过度饥饿引起的饱食中枢反应迟钝而导致的进食过量。不暴饮暴食,不随意进食零食、饮料,不过多聚餐,减少餐次。

四、不推荐饮酒,可适量饮用

淡茶饮酒会扰乱糖尿病患者的正常膳食和用药,导致血糖波动。服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时,可能会使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增加。同时,酒精有抑制肝脏糖异生的作用,糖尿病人如果空腹大量饮酒,极易发生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饮酒量:女性一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男性不超过25g(15g酒精相当于350ml啤酒、150ml葡萄酒或45ml低度白酒),每周饮酒不超过2次。

推荐饮用淡茶和白开水,不喝含糖饮料。茶叶中富含茶多酚、维生素E、黄酮类等物质,具有调脂、抗炎、软化血管的作用。

五、坚持运动,加强监测

合理的运动能够增加全身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能减少脂肪、减轻体重,对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有很好的作用,快走、慢跑、跳广场舞、打太极拳等都是不错的运动形式。

同时,春节期间由于作息及饮食不规律,或是漏服、漏打药物,很容易出现血糖波动,因此,一定要注意监测血糖,一旦发现血糖明显升高,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时,警惕“酮症酸中毒”,及时就医。

张贵萍,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现任张家口市医学会糖尿病足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河北省老年医学会慢性创面修复与再生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2012年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进修学习,2017年参加走进西部“星火计划”,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研修班学习。擅长各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及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的诊治,以及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评估、甲状腺癌术后抑制性治疗等。

咨询电话:

0313-3234599 内四科 

13722313014 马主任

地址: 宣化区医院二楼西内四科门诊

供稿:梁雅丽

审核:尹婷婷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