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渴望我的生命活出善意和慈悲,由衷的给予在你我之间流动。
——马歇尔·卢森堡
从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这句话里,我深感同受,我也渴望我的生命里都活出善意和慈悲,在你我之间流动,让世间都充满爱。要给予这些美好,必须还要有具体的沟通方法:它包含表达与聆听,能让我们由衷地给予,与自己和他人建立连结,并充分展现天性中的善意。
从这本书中,我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交流相处中需要更多方式与爱的关怀。
首先暴力要从心中消融,天性中的善自然呈现的状态。尽管我们可能并不认为自己的说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言语却时常引发他人或自己的痛苦。这种非暴力沟通方法也被称为"善意沟通"。这句话让我觉查到了,我们不经意间的语言会给他人和自己带来伤害,有时也不自知,也许一句话,你用平常人的心态,面带微笑,肢体语言随和,语气平缓,所带来的结果和语气生硬相差甚远,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应用非暴力沟通,来把善意和慈悲在世间传播。
当面对别人的评判或指责时,我们通常报之以防卫、回避或攻击。而一旦我们将注意力聚焦在彼此的观察、感受和需要,而不是去诊断和评判,我们就能发现内心深处的善意。随着旧有的反应模式被非暴力沟通所取代,我们便能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和他人,并且对自己的初心和人际关系保有觉察,进而抗拒、防御和暴力的回应得以减轻或减少。通过强调深度聆听自己和他人,非暴力沟通能够培育我们对他人的尊重、觉察与同理心,并愿意发自内心地相互给予。
在别人评判或指责你时,去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求,这样才能心平气和的去了解他的本意,站在他的角度去想问题,在和对方同理后,大家情绪都稳定了,在展开自己的所理解,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对方才能接受。
无论遇到什么事,不要随便去评论,而是站在公正的角度去理解表述事情的经过,而不是掺杂自己所理解的,不要去随议他人。
通过这本书学习,给我的启发是,在经历任何事情时,都要先冷静观察,同理共情,然后在表达自己意愿和想法。愿人间处处都充满善意,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