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23级20班 侯凯文 寒假历史作业

阅读 292

                  我身边的“红色”印记

            ——弘扬爱国主义,传承红色文化

  我的家乡巴中是个美丽的地方,也是“红色”的地方。巴中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苏区的首府,1.2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一首红色赞歌。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红色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有革命旧址、遗址、石刻标语等不可移动的革命文物397处511点、馆藏革命文物3万余件、红色街区3个、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7个、烈士陵园11个、红色村镇2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2个,有全国最大的红军石刻标语——平分土地、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全国最大的红军碑林——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巴中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总量占全省近四分之一(总量全省排名第一),被誉为中国革命的“露天博物馆”。

  当年12万巴山儿女参加红军,4.8万人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宝贵生命。1932年,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人民在这里建立了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当年由红军自己修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掩埋烈士两万余人,成为全国红军陵园之最;川陕苏区将帅碑林镌刻十万红军将士英名。

  巴中还拥有丰富的“红色”历史。1925年,巴中一批有志青年远赴广州,到黄埔军校学习,随后参加了北伐战争。1926年-1928年,共产党在巴中领导群众运动,以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为主。1935年,巴山游击队成立。1940年,中共党员肖中鼎暗中联系巴中地方民主人士赵济刚,协助巴中设计分会的工作,开展救亡活动。巴中大部分学校组织了抗日文艺宣传队,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42年,巴中县30余名学生参加抗日远征军,赴缅甸、印度等国抗击日寇。1949年4月,巴中解放。1983年,巴中县烈士陵园落成。园内《烈士纪念碑》镌刻国家主席李先念题词:“为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壮烈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巴中,是革命的摇篮、红军的故乡,具有厚重的红军文化底蕴。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铭记历史,传承“红色”文化。

阅读 29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