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东康新教育学校六年级语文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交流

创建于02-18 阅读385

        这个寒假,六年级语文组所有教师共同研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大家共同感受到朴素的文字中透出无比高明的教育智慧,感受简单的文字中蕴藏无比睿智的教育思想,在和教育大师的心灵对话中,我们找到了重新出发的理由。

读书笔记互享

线上共同交流

读书心得分享

        “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这是我听过最有力的教育发声。感动之余,更为羞愧。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书中老师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用了终生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储藏,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所以我们只有主动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开展,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我们要知道老天是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只有真正把自己作为工作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时时想到肩上的责任,制订出周密的工作学习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向着既定的目标努力,主动地做好一切积累,包括在什么时间读哪些书都要规定在计划之中,这样时间才没有白白浪费。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毅力去修炼自我,用更多的知识武装自己。

——姚晓蓉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复杂的精神世界。”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精神交流活动,这里的尊重,不仅仅是尊重学生,还包括尊重我们自己。

        尊重学生就是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学生个体存在差异,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作为学生,他需要最大程度的发展自己的能力,成为自己想做的人,要基于自己的差异,得到最优化的发展。作为教师,一是要维护学生的自尊,采用科学的、人性化的评价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二是要让学生有自由的精神生活。在给学生学习足够的关注时,不要忽略他们年龄段应有的精神生活,不要把他们的天性扼杀在无休止的学业和训诫中。要教会学生学习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尊重自己,首先是把教师看成是一种安身立命的普通职业,把教师看成一个人,要让教师从内心去热爱这门职业,去追求专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尊重自己,便要用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用更严格的社会规则约束自己,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去影响学生,这不仅是我们的专业责任,同时也是对自己人格最大的尊重。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我想你可以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寻找答案。

——王磊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到:“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这个比喻多么的贴切 ,它告诉我们教师要保护好学生脆弱的心灵,引导好学生健康成长,特别对于后进生,更应该多倾注精力,付出爱心。

        后进生因为各方面表现较差,常常在同伴中找不到自尊,找不到自信,在老师面前,更是觉得自愧。每天在课堂上,看着别人高举的双手,他们也渴望能像优生一样,胸有成竹地回答问题,得到老师同学们或多或少的赞美的眼光。可是,他们不自信,常常的出错让他们表现的机会越来越少。他们也是孩子,也渴望掌声和鲜花。那么,怎么做才能帮助后进生的成长呢?

        1.寻找闪光点。找出后进生的特长,比如绘画很好,就多让他出出板报;热爱劳动的,就把集体劳动的指挥权交给他;喜爱运动的,就让他当当体育委员等等。

        2.不要每次都公布差生的成绩。既然跟

“差”“后进”沾边,他们的成绩一般都不太理想,所以,适当给他们面子,保留一点他们的自尊,不在同学面前取笑他们可怜的成绩,他们有时反而会反思自己的不足。

         3.老师注意说话的分寸。教师要注意克制,哪怕后进生做出再惹人厌惹人烦的举动,教师也一定要用较有修养的语言,鼓励学生有错就改,而不是威吓体罚,那样只会加深学生的叛逆,甚至破罐子破摔。

         4.做好和后进生家长的沟通交流。教师及时关注学生在校的状态,好的要积极的正面的反馈给家长,不断鼓励和表扬孩子的进步,提升孩子和家长的信心。表现不好的方面或者需要改正的地方也需要以关心的态度对家长进行友情提醒,教会学生正确的方法,督促家长在家也能规范引导孩子,孩子和家长就会越来越有信心。

        当我们教师用爱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爱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每一次进步,用爱的目光去关注学生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爱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份成功时,我们就赢得了学生们的心,就获得了教育的主动权。爱的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们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如此可爱,他们的潜力是巨大的 ,无穷的!愿教师那暖暖的爱会让我们的后进生再生羽翼,教师那深深的爱会让我们的后进生象天使一样在我们的眼前飞起!

——焦新京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是一本深入浅出、充满智慧的教育经典。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提供的具体建议,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和思想。

        首先,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我们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品格、能力和情感。教育应该是全面的、人性化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内心需求。这使我意识到,在日常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成长和进步。

         其次,书中的建议使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可能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然而,这本书提醒我,教育应该是一种互动、合作的过程,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尊重的关系,共同探索知识的奥秘。因此,我以后将开始尝试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此外,这本书还使我意识到自我提升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因此,我还将利用业余时间继续阅读教育类书籍和杂志,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和研讨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张婷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具有丰富性、全面性、深刻性。所谓丰富性,表现在苏霍姆林斯基不反理论上论述了教育的规律原则,而且身体力行,亲自实践,有着丰富的活生生的案例。所谓全面性,他几乎论述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都在他的视野之内,都有精辟的论述。所谓深刻性,就是他提出的每一个教育命题都有着深刻的哲理。他讲德智体美劳各育的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统一的,统一培养学生的精神生活和谐发展。他把人的价值放在第一位。因此,我们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就不能就事论事,应该理解他的教育思想的精神实质,学习他的教育思想的精神。

——李润老师

        我深信,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在他们那里常常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好像就是为了“储备”,而不能进入“周转”,即知识没有加以运用。在教学和教育工作实践中,在许多教师看来,“知识”这个概念就意味着会回答提出的问题,这种观点往往会给我们老师一个错觉:谁能把知识储藏在记忆里,教师要求时,能把它倒出来,谁就被认为是有能力、有知识的学生。而这在实践中会造成什么后果呢?结果就是:知识好像脱离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了他的智力兴趣,久而久之,掌握知识对学生来说变成了一件令人厌烦的事,最好能尽快摆脱它。苏霍姆林斯基就告诉我们,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活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变成生动的,可感的。

——葛文联老师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稻粱谋”,对于读书,我们其实是相对“功利”的,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虽然多处提到读书,但他的想法却相对“单纯”,是出于教师本身提升素养,滋养灵魂的需要,我们才需要多读书。

        书是一个个不会说话的良师,在我遇到困难时帮助我,陷入迷惘时指点我,情绪低落时鼓励我,在书的陪伴下,我不仅拥有了更高的教育素养,而且心灵的“内核”也更稳定了,整个人由内而外的散发出一种宁静淡泊的气息。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每一名孩子,注重在日常工作中积累,学会反思与总结,真正的爱上读书,这是我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中领悟到教育真谛。

——张昙老师

        让我感受深刻的关键词为“阅读”。阅读不是为了每天上课,而是出自本性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优秀教师教育技艺的提高,正是由于经常性的阅读,不断地补充了他们的知识海洋”,由数量变成了质量。教师需要阅读,学生也需要阅读,而且培养学生阅读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事。在谈到“学生减负”问题时,作者提出:为了让学生牢固记住公式、规则、结论,学生应该阅读和思考许多无须记住的材料阅读,应该和学习紧密联系,通过阅读加深对事实、现象和事物的认识,从而帮助记忆。另外一点是我们要培养的是和谐的全面发展的人,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生活。我们每天起早贪黑辛苦备课教学,但脑子里想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眼睛盯着的是学生的分数,很少思考和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这样的工作虽然辛苦,但缺乏方向,孩子将来能否成为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创新能力的人,却要打个问号。把教育等同于考试、分数,是认知上的盲目与狭隘。而教育的理想在于使所有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

——王佳欣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进行教学,要靠已有的知识来获取新的知识,我们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留着不讲完。要使所有学生都思考,都大动脑筋。正如书中所说,学生记住了教师所讲的内容,能迅速回答问题是一种积极性,但这种积极性不一定能促使智力的发展。在日常教学中如果能使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问题,并且主动思考问题,我们就成功了一半。备课时,我们要细致思考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旧知的基础上生发出新的内容。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保持和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尊心,不要求他们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学习成绩如同一条小路通向儿童的心灵深处,那里燃烧着想当一个好学生的愿望的火花,我们要用爱保护这小路和火花。

        日常备课中,我们可以仔细考虑课堂上每个学生将做些什么,为所有的学生挑选他们都能做好的作业。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能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么对他来说,我们这堂课就是有意义的。

         教师上好一堂课,要做毕生的准备,是啊,为人师者,任重而道远,未来的路,学无止境,我们并肩前行。

——郭昭老师

        目前,我们的孩子已经开始阅读,但是仍有不足:一是不够自律,在这个信息膨胀的社会,没有老师、家长的督促,多数学生不愿自己阅读。二是在评价人物方面缺乏深度思考,许多学生只能就书讲书,不能将其立体多元地评价,或与自身联系、与社会联系、与国家联系。

         纵观高考、中考,已经不仅限于课本,现在的题目各科融通,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广泛的阅读量,是很难理解题意的。多数学生认为只要把课本中的知识掌握即可,却忽略了课外知识的积累。课本中的知识固然重要,但课本背后的知识也需渗透。我们不能只读课本,死记硬背。广泛的阅读能够促进思考,思考会刺激智力觉醒。而书籍和由书籍唤起的生动活泼的思想,是防止读死书的最有力手段。学生思考得愈多,在周围世界中见到不懂的东西愈多,所接受知识的能力就愈强,作为教师的我们,工作起来也就愈容易。苏老师提议给孩子们自由支配的时间吧,在这段时间里进行选择性地阅读,从学科中选出自己喜欢的同类型书籍钻研吧,相信有量的积累就有质的保证。

         让阅读成为长久的生活方式,成为终身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孩子,还有我们。

——王丹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纵观中国名师于永正、支玉恒……无不知识渊博,挥洒自如,妙手天成,上课时如磁石般吸引着学生,丰富的知识储备总让同行叹为观止。读书,必将成为我们精神生命中的呼吸。

阅读 38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