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临海·风物含情之筷子——临师附小一(4)中队向日葵🌻小队临海特色非遗民俗主题项目化研学活动

执笔~👣~续写承诺💋
创建于02-18
阅读 42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前言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站)、图书馆、故居旧址、名胜古迹、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化风貌的街区等,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提倡和扶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类文艺作品创作,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丰富、生动的教育资源。这个寒假,我们学校大队部就倡议孩子们围绕临海的非遗项目和民俗风情,开展项目化研学活动,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建立本土精神血缘联系,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光荣情感。

项目简介

临海是座千年古城,非遗和民俗项目也特别丰富。其中黄沙狮子、临海词调、张氏剪纸、临海泥塑等家乡非物质遗产精彩纷呈;正月十四度元宵,八月十五过中秋,还有核桃姜汁、羊脚蹄、糟羹、菁团、海苔饼等民俗风情大有文章。趁着这个充满年味的寒假,我们开启一场“印象临海.风物含情”的项目化研学之旅,争做文化传承的“中国龙”。

驱动型问题

筷子发明于中国,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 也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

关于起源,民间有三个不同的传说。

1、姜子牙听了神鸟的指示,用两根细竹丝夹肉,发现了老婆要给他下毒。从此每餐都用两根细竹丝进餐,而四周的邻居也纷纷学着用竹枝吃饭, 效仿的人越来越多,用筷子吃饭的习俗也就一代代传了下来。

2、传说纣王喜怒无常, 一次妲己尝到有几碗佳肴太烫, 可已经来不及调换。为了讨纣王欢心,妲己将头上的玉簪夹菜喂纣王, 之后这种夹菜的方式传到了民间, 便产生了筷子。

3、相传大禹是世界上使用筷子的第一人, 大禹治水期间, 因为不想浪费治水的时间,便用两根树枝将汤里面的肉夹出吃,大禹手下的人便纷纷效仿。

项目目标

1.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视频观看等形式了解筷子的来历和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不同的材质;

2.通过现场观摩和动手体验,了解筷子的演变历史和美化筷子带来的制作过程;

3.围绕筷子设计制作相关作品,感受艺术美,培养动手能力,激发文化自信。

4.积极实践,争戴“爱家乡章”。

项目实施

一、制定计划

        一年级的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选择了传统的筷子作为项目实施的目标。

二、文化探究

        我们每天使用的筷子其实并不简单, 其中蕴含的文化你知道多少呢?筷子是咱们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一种饮食工具了,根据史料的记载, 华夏民族开始使用筷子, 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我国很早就形成了较为发达的饮食礼仪, 而用会里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筷子文化所表现出来的是人与人之间, 相处之时所应, 保有的尊重与礼貌!,一双筷子不仅蕴含了中国人丰富的情感, 而且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筷子是古老东方文化的符号,是华夏民族聪明和智慧的结晶, 是中国人的第五大发明!

快乐体验

2月1日,我们的孩子穿着红红的衣服,早早就到达了紫阳街的禾木天香筷子博物馆!

孩子们跟随着馆长的解说,了解到筷子的演变过程,并认识到到各种各样不同材质的筷子

感受艺术,“筷”乐无穷

了解了各种不同的筷子后,,我们自己来动手装饰一下吧

我们做的可认真啦

看,我们的作品

非物质文化,我们共同的的财富,传承从你我做起

项目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筷子演变历史和多种多样的材质,也知道了筷子不仅仅是工具,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血脉之中,是承载邻里情感,是孩子们人生中的必修课,更是代表着中华文化

中队辅导员:陈鑫婕

小队名称:一(4)班向日葵🌻小队

小队成员:

高思婧 王莘瑶 周子璇 张子航 赵俊琪

章洛溪 王伊诺 吴乐汐 叶桐语 吴星宜

周诗宸 杨  欣  谢依恬 徐俊哲 徐谨渲

阅读 42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