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中学327班任津霆的简篇

北方中学327班任津霆
创建于02-17
阅读 111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忻州古城的历史。

看我身后这个红墙绿瓦的建筑,他就是忻州著名的北城门楼。忻州北城门楼是山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忻州市忻府区光明东街与五台山南路交叉口,旧北城墙拱辰门上,创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楼身坐落在12米高的城墙之上,更显其巍峨高大,雄伟壮观。城墙巍巍耸立,外涂朱红,下筑券门洞,洞顶甚高,底阔3米多。重檐三滴水,歇山顶。古城墙高12米,厚2米,北城门楼(拱辰门)高22米,为这里最雄伟的建筑。

这个门洞叫做拱辰门,拱辰门是三晋南北通衢大道的主要通道咽喉。史载城门内一是商贸地,称为北集市,二为演兵习武、出征誓师的“点将台”。古代人们习武,出征誓师都在这个点将台上举行,点将台两旁是城墙出入口,上城墙前要经过一个坡道,这个坡道被称为马道或墁道,弄成斜坡就是为了方便马儿,小平车给城门上的士兵运送物资。在马道旁边有一栏墙,这个栏墙不是防止敌人,而是防止城内的闲杂通过马道或墁道进入城门,从而进行某种破坏。上了城墙看到晋北锁匙四个大字,跟拱辰门一个意思,意指忻州自古以来就属于重镇要塞,兵家必争之地。

忻州古城还有另一种说法叫做卧牛城,忻州古城是西高东低顺坡而建,站在坡上往下看,忻州古城就好像一头卧着的老牛洗,所以叫做卧牛城。

从南北大街入口进入,就能看到一座祠堂,它就是元好问的祠堂——遗山祠,创建于元末至正十三年(1353),2010年重建,是为纪念““金元文宗”元好问先生而修建。现存建筑为清式风格,两进院落,总占地面积720平方米,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继续前行到南北大街的正中位置,就看到了明月楼,青砖高塔之上,三层叠檐歇山顶建筑巍然耸立,红柱金瓦,好不华丽。尤其是每层都挂着的红布帘和红绣球,古色古香,上悬牌匾:“雅出秀荣“,别有风韵。本建于明万历年间,重建于2019,据说李自成还在这里看过戏。现在每到周末,还有抛绣球的活动。

从明月楼拐到泰山庙巷,在巷尾我们能看到泰山庙,泰山庙始建于初唐,现存建筑经宋、明、清历代的扩建和重修。作为道家场所泰山庙曾经远近闻名。民国以来成为忻州最大的钱市,各种交易和贸易在这里兴旺发达。泰山庙建筑宏大,从北到南,有大殿,献殿(过殿),戏台(乐楼)、山门、影壁。两侧有钟亭、鼓亭、牌楼,戏台与献殿中原有三思桥。为忻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泰山庙的西侧有一座财神庙,它跟泰山庙一样,同属于道观,财神庙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现存为清代遗构。位于财神庙巷,坐西向东,与泰山庙呈丁字相交处,东西长 55.6 米,南北宽 25 米。中轴线上为过殿、大殿,两侧有钟鼓楼、偏殿。过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卷棚顶悬山式。大殿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后廊式架构,斗拱三踩单昂。为忻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通过秀容南巷,我们就到了忻州的第一所学府——秀容书院,秀容书院创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位于忻州旧城西南高地,西依九龙岗,东眺系舟山。随地势而建,阶梯式布局,分上院、中院、下院三个院落,总占地面积约 45亩。俯瞰全城。当时忻县称秀容县,故以此得名,由时任知州鲁潢倡导捐资四千金而建。书院建成后,取代了忻州儒学,成为当时忻州的最高学府。山西省唯一一处保存完好且仍具有教育功能的书院,记录着城市肌理,维系着忻州的文化血脉。

从秀容书院下来,穿过一个小巷,就会看到一个古色古香的戏台,保存得非常完整,它是创建于明代的一座戏台。

戏台对面是一座护国寺,又称关帝庙,关帝庙始建于唐初贞观年间,坐北朝南,东西长75米,南北宽30 米。现存为明清时期重修改建后的建筑。俗称老爷庙,是祭祀三国名将关羽的寺庙,是忠义神武的化身,民间称为武财神。庙门上关帝庙和护国寺两块牌匾并列,是明清以来三教合流,在民间的多种形式融合的体现。关帝庙现由五台山佛教协会会长昌善法师住持。

从护国寺出来能看到一座八座门,在八座门的正前方,就是忻州有名的王氏牌楼,它是为了纪念忻州明代进士王治,第一座牌楼前面写的是“进士坊”,后面写的是“连登科第”,以表达对王治当时学业有成的纪念之情。第二座牌楼前面写的是“太仆正卿”,后面写的是“祖孙继美”,以表达对王氏家族的崇敬之情,同时王治也是忻州王氏的鼻祖。

从王氏牌楼出来就到了忻州的南城门楼,南城门楼也叫做景贤门,在南城门楼之上有三关总要的牌匾,主要寓意为俊杰辈出的意思,这三关主要指的是新州的外三关:“宁武关”、“偏头关”和“雁门关”。南城门楼所包围的地方,是南城门楼的“瓮城”,寓意为“瓮中捉鳖”,让你有来无回。

忻州古城向东承接五台山、向南对接太原晋中,向西联动芦芽山、老牛湾,向北辐射雁门关,从忻州古城出发,随处可往!欢迎来忻州古城,体验五台山下的自在生活!

阅读 111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