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声声欢快的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三年疫情管控开放后的第一个龙年春节。
新春佳节,来阆中过年的游客络绎不绝。道路交通,车水马龙;古城内外,人潮涌动。真可谓人气爆棚。
为了让来阆中过年的游客,体验春节发源地过年浓浓的氛围,阆中古城为游客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新年民俗活动:春节老人赐福,民俗婚庆坐花轿,赶考巡游,接财神,赶年兽,游园互动……
春节假期中,游客以多种方式在阆中乐享龙年新春的欢乐。阆中也终于迎来了龙年旅游热潮的新开端。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夕当天一大早最重要的事就是贴春联了,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它材质丰富,以红色为底,略带花纹,字体多以金色和黑色为主,书写讲究对仗工整,意蕴美好。一幅幅春联以简洁的语言表明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窗花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习俗,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剪纸艺术。它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总之,写福字、剪窗花、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象征祥瑞,寄托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红红装饰挂起来,浓浓年味扑面来。
缕缕春风,串串喜庆,从大红灯笼到点心茶水,年货点燃了孩子们迎新年的热情,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图片
更岁交子盼新年,春节晚会话新春。
春节吃饺子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盛行的一种过年方式。按照古代的习俗,守岁时包辞岁时吃,即到子时吃,此时为两年之交,迎新辞旧的时刻,具有特殊意义,取“更岁交子”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预示新的一年里交上好运。
图片
图片
一双双巧手拿面皮、放饺馅、对饺边,再使劲把饺子皮捏结实。孩子们做的有模有样,他们收获着成长,体会着劳动带来的幸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除夕这天,同学们和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享受阖家团圆的欢乐时光。
除夕晚上,一般还要守岁。古时候,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延长父母寿命”,允许孩子在除夕夜,晚一点睡觉,让他和家人一起守岁,让孩子从心里领悟“辞旧迎新”的概念,懂得新的一年来了,应该振奋精神健康快乐地成长。不过,还是建议孩子们早睡早起。
尊老敬老拜新年,讨来红包福气满。
拜年习俗最早流行于明朝京城,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今日则是走家串户登门拜年互致问候。大人带着孩子去拜年,让孩子亲手把自己做的礼物送给长辈,让他们在体会拜年乐趣的同时,学会尊老爱幼,并从中明白“礼轻情意重”“礼尚往来”等道理。现如今通常都是晚辈早早起床后,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孩子们,孩子们讨来红包,福气满满!
新的一年新气象,希望自己及家人可以,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成绩努力进步,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