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河源良基·智慧父母团队26组家庭44位学友,在高学长的策划统筹下,由少周学友担任此行团长,陈刚学友担任此行干事带领大家前往约300公里外的梅州大埔百侯镇一一开展家庭教育赋能启智活动。
我们早上7:30启程,晚上9:30回到家,前后14个小时,其中去时行车3个小时,回程遇拥堵行了6个小时。那么长的时间,但大家觉得过得还好快。在车上的时间都是用来分享交流的,每组家庭有3次分享机会。
这是我们河源良基·智慧父母团队第二次组织学友来百侯的文化之旅。行前学长研读了肖文评老师的博士论著《白堠乡的故事》在第一次考察的基础上,准备了5千多字的文稿,分五个环节启发大家思考学习。
选择百侯——这里有哪些历史人文的家庭教育价值?河源良基·智慧父母团队版本的百侯解读为“四不同”:
方式不同:现场感受,车上分享;
角度不同:发现其家庭教育的价值;
目标不同:探秘文脉,追梦文昌;
维度不同:家国情怀。
一本《白堠乡的故事》,每个人有自己的读法;一天百侯行,每个人也会有不同的收获。让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愿景走向百侯,这个愿景就是打造书香门第、追梦名门望族!
南麓公祠
众星拱月:明清两代,百侯文化鼎盛,人才辈出。在此期间,百侯产生了翰林5人,进士23人,举人134人,文化之乡声名鹊起。杨士熏,号南麓,清顺治年间恩拔贡生,考授县佐,其家族是百侯文化崛起的代表,其家族具有传奇般的色彩。
其有10个儿子,36个孙子,102个曾孙;其子孙考中秀才的有41人,贡生4人,举人27人,进士8人,翰林3人。“一腹三翰林”、“翁孙进士”、“同堂七魁”、“同榜三进士”、“六代举人”的典故就产生在这个家族之中。
百侯杨氏始迁祖从宁化石壁迁来,以打铁为生,初名“铁炉坝”。从铁炉坝到百侯镇,学长从他们四百多年的历史寻觅,找到书香门第的“六根支柱”。
(一)“以文兴族”的觉醒
让我们感悟到:人生两件大事,第一件是道路的选择。这也是一个家族的两件大事之一。从以文兴族,到以文兴邦,从来都是智者贤能的选择。
(二)“一经课子”的执着
让我们感悟:人生两件大事的第二件,是角色的扮演。杨士熏扮演好了“驾车人”的角色,把儿子杨之徐送上了科举之路,往往一个家族有一个人才零的突破,会大大鼓舞晚辈的斗志,丰富前辈的经验。
(三)“亲训诸男”的坚定
感悟:家族文脉的传承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当家运不济时,主心骨的信念、意志对承前启后这件事会带来严峻的考验,如能从“塞翁失马”后看透祸福轮回,在不确定的当下积蓄能量,有很大的机会通过韧性之路再驶上快车道。
(四)母教亲躬的典范
感悟:家庭教育的两大难题如何破解,为母缺爱却强求孩子十全十美,男欢女爱的冲动替代门当户对的选择。门当户对,主要指教养理念的同频共振,而教养理念背后其实是价值观在支撑。
(五 )族人抱团的能量
一是创办学塾。在近代教育改制前,杨氏学塾30座以上(1716年才3790多人),萧氏也有20多座。二是鼓励奖赏。奖励科举是宗族祖尝支出的一大特色,是百侯科举制度化的经济来源,为宗族科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三是组织文会。每月初一、十五都进行会课,评品等第,训练弟子,为参加科举考试做准备。感悟:优化教养的生态环境,靠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圈,主要处理好家校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实现圈层突破。
(六)造福乡梓的恩德
1675年,杨士熏等散家赎救永定被掳妇女,成为当时粤闽边区的一件大事,时人多以“仁义之举”视之。杨之徐等“拒设兵营,”因而有“三十六巷,巷巷都一样。” 感悟:当“爱出爱返,福往福来”成为信念,每个人都能从闽边区的一件大事,时人多以“仁义之举”视之。
兰台书室
兰台书室由“一腹三翰林”之一的杨缵绪妻子蓝氏所建,供族人子弟读书。从书室门口望去,一眼可见四道或方或圆的门槛,寓意深远。一方一圆的造型表示“无规矩不成方圆”,四道门槛代表古时科举的童试、乡试、院试、会试。穿过门槛走到天井处回望,只见地面铺着的圆润鹅卵石拼成了一只巨大的“金钱龟”,而门槛则间隔出首、颈、身及四肢,取“独占鳌头”之意。
兰台书室上的篆文一一杨始怀先生作为书室主人杨缵绪的第九世传人,遵循中国人耕读传家的道统,以先人🍀 “心织”“经锄”“探珠”“吐锦” 🍀 的八字锦言为安身立命之本!
在学长的解说中我们还了解到,百侯幼儿园是1936年由百侯中学艺友师范班毕业的学生在侯南中心学校试办的幼稚班。是全国第一间乡村幼稚园。
熏陶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艳花学友分享说:一般情况下,学习类似的历史文化应该是枯燥无味的,但是在学长珍姐的带领下,我们无论是在车上,在路上,在景点,在饭店,在塞车的途中,我们都是笑声不断,分享不断,总结不断,一路被爱滋润着。就是塞车也感觉塞得好,因为塞车,珍姐,陈刚老师等想我们所想,怕我们塞车堵心,又担心我们肚子饿,轮流给我们派发爱心干粮,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享受团队的快乐。
百侯共识
学长综合研修团学友的分享,总结这次百侯之行,形成了以下共识:
(1)正念:选择大于努力,愿力大于能力,学脉如同血脉。
(2)毅行: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像杨士熏那样战乱读书,像杨之徐那样闭户六不,像杨缵绪那样接力赛跑。
(3)聚能:抱团学习,抱团育儿,抱团康养,打造韧性圈层。
(4)致远:将军赶路,不追小兔。时光不语,静待花开。
感恩学长的智慧引领,让我们把打造书香门第、追梦名门望族的使命感,变为建设韧性家庭、培育智二代“百侯阵”的“持续小赢”。进而能文化兴族,文化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