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张烨名师工作室、无锡市直属陆早才名师工作室举行联合教研活动

栀子
创建于02-15
阅读 34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冬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质。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助推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1月26日至28日,无锡市张烨名师工作室、无锡市直属陆早才名师工作室举行了为期两天半的联合教研活动。

专家引领,赋能前行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编辑颜莹主任为工作室成员作了一场题为《为成长赋能:写作故事里的教育人生》的精彩讲座。颜主任围绕“教师写作究竟为了什么?”“教育写作是一种对话方式”“教师写作的‘密匙’”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讲解。颜主任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带领大家进行了一次关于写作的思考之旅,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无锡市教科院原副院长赵宪宇教授以随性漫谈的形式为大家带来了《教育的捕捉能力、控场能力与思维创新》的讲座。赵院长幽默风趣、满腹诗华,结合自身经验为大家带来了充满浓厚文学气息的分享,在座老师纷纷表示受益良多。

主题交流,共同成长

    聆听了专家的讲座后,工作室成员也通过微讲座展开了深入的互动交流。

    首先,江苏省天一中学刘天明老师在师生间动人的故事中从“班级建设”“个体指导”“家校沟通”等角度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带班经验。

    

       接着,江苏省怀仁中学刘谦老师带来了讲座《小故事 大智慧——绘本引领下的班集体建设》。刘老师从“班级管理”“品格养成”“生命教育”“对话家长”等方面结合多本经典的优秀绘本和大家进行了生动的分享。

且学且悟,且思且长

  专家的引领、伙伴的分享,都给了工作室成员们无限的启发和思考。

许黎颖

        聆听了几位大咖的讲座,被他们的人格魅力吸引,觉得教师必须要弥补专业表达这块短板。一是学会捕捉现象、发现问题,练就“洞察力”。二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通,提升“学术力”。三是不断锤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提升“表达力”。四是为自己注入写作的“动力源”,增强行动力。教师专业表达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持久的耐心,要经历不断琢磨、不断练习、不断顿悟的漫长过程……当然,最重要的是先写起来。做个好的读者,由读到写,再继续去努力做个笔耕不辍的书写者吧。

冯冬梅

        这次苏州之行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遇见,遇见了颜主编的温婉睿智,遇见了赵教授的幽默敏锐,遇见了“双刘”老师的务实有法……董卿曾说:遇见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我亦如此认为。

        颜主编说,教师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学会用两条腿走路。一条是课堂教学,一条是专业发展。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只是舒适区太舒服,跳出来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尤其是一线教师,教育教学消耗了他们极大的精力,能坐下来进行教育写作的时间似乎十分有限。但是,颜主编又告诉我们,教育写作可以从日常记录开始。写教育故事、观察日记,留存教育生活中的疑惑、感动、惊喜、沮丧……逐步建立自己的写作素材库。在不知不觉的观察和积累中,自己就会逐步练就透视教育现象、发现教育规律的本领,再进行整合汇总,论文写作就水到渠成。这个建议十分中肯又很实用,它化整为零,让老师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做好积累,最后稍作整合就不知不觉达成了目标。有了这条建议,我再也没有理由说自己没时间了。

        赵教授告诉我们,一个教师需要练就捕捉能力、控场能力与思维创新。这是一个新鲜的说法。赵教授列举了“2023年高考蓝皮书”“李政涛:教育需要具备思维教学这一新基本功”“教育部怀进鹏部长关于试题命制的最新表达”三篇文章,教大家敏锐地捕捉到了教育的风向——实现从“考知识”向“考思维”“考能力”转变。他还对比了小学和初中语文教材,让我们发现小学教材偏爱“青蛙”而非“癞蛤蟆”、小学教材和初中教材中“秋”传达的情感完全不同等现象,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想如果教学中能敏锐地捕捉这些点,形成结构化教学,孩子的思维发展将更有提升。有了这条建议,我再也没有理由说孩子不聪明了。

  感恩在2024年初,遇见了这么多睿智的老师,他们的分享也让我遇见了自己的不足,督促我脚踏实地,努力向前。遇见,真是一个神奇的开始……

周小琳

        结束了一学期的工作,又能和工作室的小伙伴们共同学习交流,汲取能量啦!在这两天里,我们聆听了一个个专家讲座,学习了工作室其他小伙伴在工作中的智慧经验。收获着、感动着、思考着……

        颜莹主编的《为成长赋能:写作故事里的教育人生》讲座,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结合众多一线教师的写作之旅实例,用睿智的语言娓娓道来,很多话语触及我的心灵深处。一句“不要永远停留在舒适区”让我惊醒,这不正是对我当下真实心态的警示吗?很多时候,不是写不出,也不是真的不会写,而是自己借着工作忙、事务多,心底里有无数借口为自己的躲懒而开脱。颜主编还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诉我们:上一节好课,应呈现三件作品,即一篇经过反复打磨的教学设计,一篇课堂实录和一篇教学反思。暑假里我参加了教信中心组织的阅读分享课录制,备课、磨课、录制结束后,我就觉得任务完成了。现在想来,可做的还有很多,比如将反复打磨后的教案变成一篇教学设计,比如及时反思,记录下这节课的得失,提炼出一篇教学反思,这些都是可以落实到行动的有效抓手。接下来我要不断提醒自己用“两条腿”走路,教学和科研缺一不可,哪怕从最简单的记录教学点滴或教学随笔做起。最后,引用颜主编的那句“写的行动远胜于一切好高骛远的规划”勉励自己,新的一年,就从写开始吧!

浦珍慧

        两天的培训,干货满满,边听边记,也有了许多思考。第一天颜莹主编提醒我们作为教师,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条是教育教学实践,另一条就是科研。写作是我们教师教育生活的专业表达,是一种深度的反思。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光停留在“教”上,必须要有“思”,把自己的教学思考、心得写下来,以教促思,以思促教,这样我们的“教”也才会不断进步。赵宪宇院长告诉我们教育要有捕捉能力(思维能力)、控场能力及思维创新。语文是通过阅读来体验的,阅读也从来不是知识的抽取,而是心灵的价值,作为老师,我们应把积极、温暖、向上、阳光的力量传递给每一个孩子。

        第二天两位高中老师的演讲也让作为小学老师的我深刻觉得,教育从来都是互联的。刘天明老师虽是高中数学男老师,面对都是女生的文科班,对班中心思敏感的学生们,同样细腻,板报、寒假“红包”、生日“礼物”、三年三个不同标语,处处都是巧思,智慧的教育刚毅且有柔情。刘谦老师“小故事,大智慧”,绘本不止对幼儿园、小学的孩子适用,高中班集体建设同样有效。绘本之力,对班级管理、品格养成、生命教育、对话家长的力量都影响深远。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鼓励不是表扬,而是一种信任;最好的教育就是沟通,很多时候,讲道理不如讲故事。我们应该让每个孩子成为他希望成为的样子,而不是我们希望他成为的样子,孩子只要相信自己能做到,就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做。

        培训虽短,但收获丰满。有了各位专家的智慧引领,我学习到了许多知识,接下来将带着思考笃行致远。

陈梦圆

        两天半的学习,遇见了不少有趣有才的灵魂,和一个个闪闪发光的教育者,是一趟愉快的学习之旅。

        罗振宇说:“一行动创新,一具体就深刻,一困惑就出门。”几位专家老师深入浅出,金句频出,用一个个小小的、鲜活的故事解密了他们自己的、或他们学生的成长密码,带给我的是深刻的启示和满满的感动。

        颜莹主任的讲座让我明白,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埋头苦干只是其一,而通过教育写作能够提升教学实践,让自己成长为一个理性的实践者,才能大大提升自身教育教学的专业能力,从而不断改进实践,成为实践的创新者。平日,我总会觉得自己不善写或没有话题可写,其实是没有养成捕捉想法的习惯。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也常能产生一些困惑,也会有一些想法或实践的创新,但都没有记录下这些问题,并且进行初步的归因活总结一些规律,总是停步在“问题想法者”,而没有转变成“有想法的行动者”。陆老师说,我们老师本身就是一种行走的课程资源。所以,试问自己在一年又一年的工作中,也没有任何懈怠,也对学生用心付出,但往往只停留在“埋头苦干”,要转变育人和自我成长的思维模式,唤醒自身的研究意识,学会观察与积累,将自身在教育情境中长期积淀的智慧梳理出来、表达出来,形成思考与经验,不断锤炼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才能突破自己的写作困境,获得进一步的成长。

李振楠

        通过陆早才名师工作室的平台聆听了颜莹老师的主题讲座,顿时对论文写作有感而发。一是论文写作要有读者意识。读者意识是自我修炼的意识。修炼是练“左右互搏”,研究是两个人做,论文是两个人写,而这“两个人”都是“自己”。读者意识还是指创新意识。创新不止于表面的新,更在于于日常中寻规律,于常规中觅亮点。二是论文写作是精雕细琢的过程。写论文是动态的生长过程。第一,从播撒种子开始,每天写几个小时,树就每天长一点。连续几天不写,树就可能萎靡,甚至干枯。因此,写作需要持之以恒。第二,写完后,还需要笔耕不辍,修改草稿。一开始不妨慢慢收束,保持对各种岔道的高度敏感和兴趣,见缝插针,见弯就拐,相信直觉。如是,写作需要常改常新。三是论文写作是一个把握节奏的过程。论文写作的节奏分三个阶段。第一,预热和加速,需要积极的耐心。第二,全速前进,需要抵御干扰。第三,思路仍然畅通,感觉已不敏锐,需要留有余地。由此,在论文写作的道路上,我还需要且思且行,奋楫扬帆。

刘萍

        为期两天半的培训,有各路大咖的引领,有工作室小伙伴的分享,可谓是精彩纷呈。“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我们常常教育学生要努力勤奋学习,却在琐碎的工作中忘记我们作为教师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对于写作更是如此。颜莹主任认为教师要常写教育日记,写观察日记,在观察中,我们会更了解学生,也会更了解自己,更能够体察教育的本质和真谛。确实,我们和学生朝夕相处,我们应该要养成留心观察和发现问题的习惯,并且记录下来,长此以往,这些文字的累积就能够成为我们的写作素材库,而我们也会在写作中逐步透过教学现象发现教育规律,形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每一次培训都是一次思想和知识的历练与升华,相信经过这次培训,工作室全体成员将朝着更高、更远的方向迈进!

阅读 34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