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必先自强
——共读《班主任工作漫谈》第一章
(碰撞稿)

周立斌
创建于02-14
阅读 168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曾信端老师、陈俊利老师,各位书友晚上好:


我是海丰县实验中学周立斌老师。今晚由我和陈俊利老师碰撞《班主任工作漫谈》第一章“做什么样的班主任”。在碰撞前,我先介绍一下这本书的版本问题。魏书生老师是我从教之初的偶像,从我工作至今,这本书我至少见了五个版本,最早的93版本,工作之初买过,中间也买过两个版本,2021年版本我买了10本赠送给第五届年会的书友。可以这样说,这本书深刻的影响了60后、70后、80后甚至90后的老师。2021年新版本第一章,与93年老版本相比,内容和顺序有所调整,十三个内容整合为十二个内容,大标题也作了一些变动。从标题到内容,虽然变化不大,但我认为新老版本对照读,我们更能把握作者的初衷和每个时代对教育的回应。第一章内容我概括为“四多四少”、“专业阅读”、“积极角色”、“笑对人生”、“制怒”、“服装与发型”、“发展自己的长处”,“做园丁收获硕果”等。

陈老师在分享第一章内容“做什么样的班主任”重点分享了第一个内容“多改变自我,少埋怨环境”。我认为抓住了这一章的核心。遗憾的是没有结合实例去深入谈一谈。在自我与环境这对矛盾上,自我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教育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不如意的环境,如生活环境艰苦,社会大环境不好不重视教育,学生难教,待遇低,领导格局小,同事难相处,家长不配合,教育教学氛围不浓等等。这些不是一时一人能改变的。在这种情况下,魏老师强调与其“用七分力量埋怨、指责环境”,不如“省下七分力气中的一分,用来改变自己”,“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只有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改变不了小环境就改变自己。因为“从改变自己做起,才能适应环境,进而使环境朝着如人意的方向改变一丝,改变一豪”。显然,在魏老师这里,这种自我改变不是消极改变,不是去堕落,不是去同流合污,而是一种积极改变。整个第一章的内容“四多四少”、选择积极角色、笑对人生、发展长处等等,都体现了这种积极的自我改变。

我工作了25年,在上个世纪末上班的。工作之初,在农村中学赤坑中学,就面对着农村生活环境艰苦,社会大环境不好不重视教育,学生难教辍学严重,教师待遇低,家长不配合等等情况。怎么办?怨天尤人吗?幸好我大学碰巧读过陶行知的《改造中国教育》,看过《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了解过苏霍姆林斯基。这些阅读像种子一样埋在了我的心里。而赤坑中学这所偏僻的学校竟然有一批爱学习、爱讨论的外地老师。有一位老师竟然有一本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这让我欣喜若狂。我一口气读完,准备依葫芦画瓢。在工作第二年,我就向学校主动请缨从高一带起,创办“实验班”,举起实验班的旗帜。我们群里的优秀老师张丹老师,就是当时实验班的学生。现在想起这段经历,我还会感动!实验过程中,我也读到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也感动得流泪。在当时,“不怕起点低,只怕不到底”是我实验班的班级标语!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我当时对自己的要求。“系统引导——心理育人——全程推进——幸福成长”,是我当时三年实验的理论总结。那时,我完全是一个理想主主义者,高扬理想,激情燃烧,敢于挑战,把困难当做自己前进的台阶。这种强大的精神动力来自这些榜样,来自教育阅读。现在回顾头来看,我认为,入职之初,或者对一个新老师来说,能读到这四本书是教育人生的幸运:陶行知的《改造中国教育》,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几本书,能让初为人师的我们在精神上明亮,站上一个教育高度,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实践操作上有章可循,踏石留印。因为有魏书生、李镇西等老师的照亮,在赤坑中学,后来我又暗暗进行了两轮教育实验。我就希望像魏书生那样,通过改变自己,影响环境,希望通过班级这个局部,这个支点,来影响和撬动高中部乃至学校的整体发展。今晚是我第一次把我在赤坑中学十年的初心说出来,这些东西有些是当时藏在心中的秘密。

所以,跟分享的陈老师一样我也非常喜欢第一章第一点内容,它是第一章的魂,我认为也是做好班主任的关键。我们研习社在2023年“家校共育·每月共读”家庭教育共读活动中,建立了一个家庭教育金字塔模型,也适合学校教育,我们修改了一下,叫教育金字塔。塔尖是方法,方法是否有效取决于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如何,又取决于教育者的状态,包括人格状态、生命状态,教育者心的容量和能量,状态的底层则是教育者的认知、思维和三观。在教育中不难发现,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班级,一个班主任就是一个模子,他(她)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和为人处世方式会深刻影响着班级、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者,需要高阶的认知、积极的思维和正确的三观。再看金字塔,由下往上,我们叫“教己育人”,育人,先教己,完善生命状态,让自己强大起来,这关乎生命成长;由上往下叫“法由心生”,方法是否合适,是否多样,取决于教育者的心态、生命状态,这叫生命成长决定专业成长。所以,我们特别强调:改变自己,改变教育,推动自己,推动教育!改革开放以来,魏老师为我们老师树立了“教己育人”的光辉榜样,他的教育策略也生动的诠释了什么是“法由心生”。这在第一章和后面几章的内容都充分体现了出来。

其实,魏书生在外面讲学,也反复强调过一句很重要的话,我也分享给大家,就是“教书必先育人,育人必先自强”。班主任的角色很多,工作涉及方方面,其核心就是两个字“育人”,八个字“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但要真正实现“育人”的理想和目标,需要“自强”不息,需要不断自我更新、自我改变、不断自我成长。在这里,改变,是成长,是自强。大家仔细看看第一章“做一个什么样的班主任”,从标题来看,好像是谈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但实际不是!去掉第一章大标题“做什么样的班主任”,仅仅看那十二个小标题,很难看出这是一本班主任方面的书,我们更可能把它当做一本为人处事、人生自我修炼、自我成长、自我强大方面的书。换句话说,魏老师第一章关注思考的焦点是教育金字塔底层的内容!是自我的认知、思维和三观。事实上,这一章内容,确确实实是魏书生老师经过“文革”苦难生命升华悟出的做人道理人生道理,他把这个道理用在了教育工作上,用在了班主任工作中!

做一个什么样的班主任?魏书生老师第一章十二个内容告诉我们,做一个少抱怨,少互斗,少批判,少推卸责任的班主任;做一个多自我改变、多互助、多学习、多挑重担、多阅读、多选择积极角色多角度思考、多控制自己的情绪、多发展自己长处、笑对人生乐观的班主任;做一个从研究的角度看教育、常看常新、常干常新幸福的班主任。这些观点在今天,是不是依然振聋发聩很有针对性?从这些标题是不是看出,魏老师,既不内耗也不他耗,专注于自我成长?正如王娟老师说的,魏老师“他不在改变不了的人和事上浪费精力和能量,不内耗也不让别人他耗,节省出来更多的精力和能量做重要且能改变的事,这才是他人格状态、生命状态好心能满满强大的原因”。做一个什么样的班主任,从第一章里,我们收获的是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什么样教育思维的人!

从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什么样教育思维的人的角度来探讨“做什么样的班主任”,可以看出,这十二个内容讨论的重点不是作为班主任的专业成长,而是班主任的精神生命成长!从精神生命成长来看,这十二点每个内容,如果细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与当今倡导的积极心理学完全吻合。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2000年才开始研究和创立积极心理学。而早在1993年,在书中魏书生老师就提出了一系列与积极心理学中一致的观点,如从适应环境开始,从能改变的地方改变,发展长处(优势),多看长处少想一些无法改变的弱点,看到自己的渺小,勇挑重担发展能力,把对手变助手,从艰苦的劳动中看收获,改变消极看法想不幸之幸,用学习吸收的观点看待别人、看待学问、看待事务,选择积极角色转换思维去解释和看待身边的人事物,少埋怨、少互斗、少批判、少推卸责任等等。这些都是积极心理学的典型思维和解释风格。有这样的思维和解释风格,世界是不是天宽地阔?人生是不是海阔天空?一个老师会不会乐观幸福?还会职业倦怠吗?一个老师会不强大吗?与“退”不同,与“忍”不同(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小不忍则乱大谋),与内耗不同,与从太阳中寻找黑点的病态心理更不同,这是一种积极思维、积极心理、健康心理。所以,做班主任,就是要做一个具有积极思维、积极心理、健康心理的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漫谈》第一章内容博大精深。每一点,都可以结合实际展开发挥。我今晚就碰撞到这里。谢谢大家!

阅读 168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