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不去的记忆—写在漆工中学八三届高中毕业四十周年庆典之际

漆工王新日
创建于02-14
阅读 231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漆工中学八三届高中毕业四十周年同学聚会”筹委会决定:2024年2月12日在母校:漆工中学举行漆工中学八三届高中毕业四十周年庆典(同学聚会)。此次聚会共到同学21人。承蒙筹委会曹林平、江平、方小华等同学抬举,推荐我为同学聚会写上几句,以示庆典之意义。为此我很惶恐,因才疏学浅,有恐辜负众望。现在我将这次同学聚会感受和认识以美篇形式展现于同学们。不妥之处海涵!

        甲辰正月初三,春和清明,惠风和畅,上午九时许,同学们陆陆续续从各个地方来到母校漆工中学。母校正门为西,与上德公路衔接。穿越漆工中学牌坊,是条近百米长宽阔甬道。甬道两边栽植香樟树种,郁郁葱葱,遮天蔽日。甬道左边围墙绘画着: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等数十党史图片,再现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教育世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甬道右边围墙上写满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法治,公主,爱国,创造、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爱国,清贫,创造,奉献等方志敏精神,展现了厚植家国情怀从学生做起。我很快来到走过甬道,来到学校大院。这时母校操场上已经来十几个同学。当年血腥方刚,风华正茂,活泼有朝气的年轻人如今变得鬓发泛白,满脸皱纹的老年人。是啊,岁月如流,时光荏苒,40年来,同学们基本年近花甲,早已为人妻,为人夫,甚至为人爷等。当中除了几个经常见面的,其他都不认识了。见面相互新年问候并自我介绍。母校黄启田等两位老师热情做好相关服务对接工作。经筹委会按排,每个同学发放一条红色围巾,寓意着同学情深红似火。随后同学们共叙旧情,自由拍照,群体照等活动。曹林平同学告诉:中饭设在赖家农庄。我看了一下时间表还早,我仔细大量母校的每一个角落,此时此刻,我那遥远而又尘封记忆油然而生,40年前同学们生活片段涌上心头。

        江河行地久,日月经天长,40多年前,我们都是懵懂的小伙子(小姑娘),为了放飞梦想,寻求知识,有缘相聚在母校—漆工中学。从此,我们一起度过了一段人生中最清贫,最纯洁,最美好的难忘的岁月。

       曾记得:母校最西面一排一字屋,那是当年初中部教室,在这里我们揭晓了解方程奥妙;知晓平面几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地球的吸引力;带有余火木炭插入氧气能够发出耀眼的白光等科学知识。此屋的后面是一座小山包,山上长满了矮小的杂灌,那是同学们拓展空间的好去处。课闲时站在山包上,周边村庄田野尽收眼底。同学们时而在那里晒被子,最记忆深刻的是白天晒被子,晚上被子里暖烘烘;时而在那里晨读和背诵课本等等。后来将此屋改建,现改为“清贫楼”。那小山包如今也不见了,因为是漆工集镇开发早已建房。母校的最北面一栋教学楼(八万楼),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开启微分和积分数学原理;读懂有机化学;耳熟能详白居易千古名篇“琵琶行”。此教学楼改建后现在取名:“爱国楼”。母校的最南面一排房子,那是我们的寝室。我在这里整整睡过4个春夏秋冬。此房后经改建命名为创造楼。创造楼后是母校食堂。每到开饭时,打饭窗口杂乱喧哗,争先恐后抢先打饭。而我个子小,不能和他人抗衡,只好等后打饭。食堂老陈和小陈最讨人喜欢,因为他们打饭给学生充足很满。可现在找不到旧食堂了,他早成为运动场了。

       曾记得:那时同学们来学校是步行走路的。一个星期除称米补给食堂2毛钱之外,其他额外补给几乎为零。吃的菜也是家里干炒极咸卡菜、肉水盆萝卜和霉豆腐等之类。可是同学们吃的很香,每次用餐都是狼吞虎咽。

        曾记得:班里方小华、严晓英等女同学可算的上是校花,这些早已成为我们男同学茶余饭后趣谈,有的甚至荒唐乱点鸳鸯谱,当然这都是老练男同学戏弄老实巴交人而已。最让同学们羡慕的那就是梅溪煤矿的学生,因为煤矿那是国企,经济等各方面条件胜似农村人。凭他们衣装打扮一看就是煤矿的学生。龚建军是煤矿较为成熟的同学,他天生一副男高音嗓子,唱出“北国之春”和“牡丹之歌”,可堪称第二个蒋大为。饶选海同学语文成绩好,他经常写些散文之类文学作品。郑长帅同学父亲经常来母校做米糖生意,同学们没有钱,就拿饭票换。有时我也会拿饭票换糖解馋。所以当时漆工中学的饭票形成漆工老街货币似的。

        曾记得 ……曾记得 ……。感慨万千,那都是回不去的从前。

        在那个艰苦的年月,我们一样过得无忧无虑。在贫乏物质生活中,我们结下了纯洁无暇的同学情。母校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我们青春的足迹。同学们相处的每一个生活场景,都成为我们珍藏的记忆。

光阴似箭,岁月如歌。一转眼三年高中学习生涯结束。毕业时同学们怀着依依不舍心情,挥泪告别。带着沉甸甸的知识,走向社会,奔流着梦希冀,梦的嘱托。有的进入高等学府,继续生造;有的当上人民警察,惩恶扬善;有的下海经商,搞活经济;有的融入军营,报效国防;有的回到家乡,振兴农业。总之,四十年来,同学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开拓创新,尽情奉献。有目共睹:共和国的脊梁,有同学们的坚守如初的执着,改革开放,有同学们的绵薄之力,发展稳定,有同学们的热血和汗水。

        多年来,同学们在不同岗位忙于事业打拼,忽视了同学间的真挚情感。有的甚至失联。通过此次“漆工中学八三届高中毕业40周年庆典”活动。以此唤醒同学们沉睡多年的记忆,再现老师们谆谆教诲的音容笑貌,重新找回那段最纯洁情感,重温一去不复返的岁月,在新的赶考路上,共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最后祝愿同学们岁月静好,余生安康!(供稿:漆工镇王新日)!

阅读 231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