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销售公司:二十年的坚守 让“宝石花”绽放的更加灿烂

伊犁销售公司
创建于02-14
阅读 164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孙凤玲,伊犁销售公司海努克加油站经理,她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淳朴勤奋的大姐。她性格开朗,待人真诚,工作干练,始终面带微笑,进入中石油到现在她在加油站默默坚守了20个年头,从入职第一天,孙凤玲凭借满腔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和好评。她忠于职守,认真履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从餐厅“大师傅”摇身一变为加油站的加油员

       2003年8月孙凤玲进入伊犁销售公司察南加油站,那时的她不是加油员,也不是便利店员,而是一名做饭的“大师傅”。因为之前有在餐厅打工的经历,她也是因为珍惜这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她除了每天按时做好一日三餐,还会到现场帮助加油站打扫卫生,擦拭加油机。

       2005年,因为片区经理对这个“大师傅”工作十分认可,问她愿不愿意干加油员,孙凤玲想都没想就一口答应。当时她被分到离家23公里的海努克加油站。那时的海努克加油站没有站房,住的是加油站旁边农机站的2间不到15平米土坯房,不到10平方米的雨棚,4个储油罐,两台单枪加油机,每年的主油销量只有700吨,没有便利店,加油站严重缺水,员工喝不上水、吃不上一顿热饭。

       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事,全乡99%以上都是维吾尔族,孙凤玲听不懂更不会说一句维语,啃干馕喝井水是她三餐的标配,就是这样的井水一周只能买两桶。为了节约水资源,几天不洗脸、不洗头、不洗衣服对她来说是常态,新鲜蔬菜更是一种“奢侈品”。由于交通不方便,又没有车,她半个月回家一趟,每次都要大包小包买上耐放的蔬菜水果带回加油站。

       2006年,在加油站工作满一年,一年时间她学会弄懂了加油站的业务,也能用蹩口的维语与进站的客户简单的交流。也在那一年,她被提拔成为海努克乡加油站经理,加油站销量从700吨增长到850吨。

伊昭加油站的逆袭,让她更加热爱这份工作

       2008-2009年,她被调去离家30多公里的伊昭加油站,去过这个站的人都知道,什么叫“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那时伊昭公路还没修通,加油站客户主要是十几公里外加尕斯台乡的村民和过路拉矿石的大车,加油站典型的“三低”:销量低、员工工资低、士气低。当时的孙凤玲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再重的担子也得扛”,她要救活这个站。那两年她跑遍了加油站周边的工矿场和村委会,向村民宣传中石油的品牌,把自己的电话发给村里的种植大户,赢得村里种植农户的信任,来加油的农机户明显增多。当时中铁一局承接伊昭公路项目,用的是第三方的油品可以赊销,项目部距离加油站十几公里之外,没有车的孙凤玲就让员工骑摩托车带上她去项目部。不知道碰了多少钉子,在孙凤玲软磨硬泡下总算谈下来了,每天外送8吨柴油,同时成功与三家运输单位签订油料协议。那一年伊昭加油站的销量从800吨增长1400吨,员工的收入也从2008年的不到1000元增长到2009年的近2000元。员工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孙凤玲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二进海努克加油站,十三年坚守换来加油站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0年,察布查尔片区首先提出加油站承包责任制,她开始承包海努克加油站。海努克加油站是一座乡村小站,周围10公里有本系统加油站3座。要实现销售目标的完成就要比谁的服务更好,谁的管理更精细。孙凤玲带领员工用贴心的服务“留”住客户,做到来有迎声、走有送语;同时,定期做好客户拜访工作,春耕秋翻前夕,她都要到农机客户家进行拜访,询问客户对油品的需求计划;夏季,对进站加油的过路车辆都会送上站里自己种的时令蔬菜;到了秋季,又会为过往司机送上飘香的瓜果。久而久之,过往的司机就成了海努克加油站的常客,来加油的客户都亲切的称这位见人就笑的站经理“孙姐”。

       都说“承包承包,站长多劳”,但员工的心里都和明镜一样。孙凤玲在薪酬分配上从不吝啬,首先她会把公司的薪酬政策给员工讲清讲透,让员工知道多劳就能多得的道理。其次她会记录好每天的主非油销售台账,到月底兑现绩效时这些数据就成为奖优罚劣最有说服力的资料,通过这样的举措,员工都知道了工资是自己挣出来的,所以在她站上工作的员工都有做好现场服务和开口营销的动力。除了在薪酬分配上她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在日常生活中她更是一个关心员工爱护员工的老大姐。平时想方设法给员工改善伙食,到了销售高峰期,保证员工每餐都能吃上热乎的饭菜。为了保证加油站的正常生产经营和安保维稳,她一个月最多回两次家,其余的时间都吃住在站上,也正是她的这份奉献精神感动了员工。

       2014年,加油站面临着严重的人员流失,招不上人或者招聘的都是不懂国语的少数民族,许多年轻人对待这份工作都是三分钟热度,怕吃苦,怕受累,干不了几天就离职,所以加油站虽然定编三人,但实际固定人员只有她一人。员工队伍不稳定,她不能抽身深入了解周围市场情况,开发潜在客户,业绩下滑。顾客流失这些问题一度让她变得很焦虑,但焦虑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那段时间只要是进站大桶加油的客户,孙凤玲就亲自去加油,一边加油一边聊天,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索要客户电话,再让客户帮她介绍客户,以此积累客户信息。在一次加油的时候她结识了两位六十九团的大客户,在闲聊时了解到他们每年用油量在100吨左右,基本在本团加油,耕地时油不够了才在海努克站补点油,孙凤玲了解到此情况,通过她的不懈努力,终于将这两个大客户“成功拿下”,现已成为她的忠实客户。

       在伊犁公司大力扶持下,孙凤玲带领全站员工,克服困难,扩销增量,他们共同见证了海努克加油站翻天覆地的变化:双层罐改造、雨棚站房改造、增设便利店,硬件设施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安全;员工宿舍、餐厅“五小文化”设备设施一应俱全,员工再也不用为没水吃犯愁,可以在餐厅做自己想吃的各类饭菜;满是戈壁的空地种满了各类蔬菜瓜果,夏季司机朋友自己去菜地采摘蔬菜瓜果;加油站的主油销量从2010年的2000吨,增加到2023年的4450吨,非油收入从2010年的6万元,2022年首创非油收入百万元,2023年受县乡道路改扩建影响,在连续3个月道路封闭的情况下,非油收入完成88.9万元。

背后的“贤内助”,加油站的“好帮手”

       孙凤玲的爱人,我们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项师傅”,一个不善言谈,默默做事的老大哥。从2010年孙凤玲到海努克加油站任站经理,项师傅不放心孙姐一个人在加油站,他白天跑出租,晚上把车停到加油站外,睡在车上陪着她。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项师傅也和孙姐一样没有离开过海努克加油站,这一陪伴就是十三年。

       白天他是加油站的设备维修员、菜地种植员,晚上就是加油站的保安。为了让孙凤玲有更多的时间跑客户,他承担了加油站的所有设备检维修任务,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摸索,他已经完全掌握了加油站的设备设施管理和维修技能,成为片区的维修能手,片区哪个站出现设备故障,只要给项师傅打个电话,他立马放下手上的活帮助排查维修。在片区设备改造、废物利用方面他也是出谋划策、主动请缨,大桶防静电夹、立柱固定静电接地夹等装置都出自项师傅之手,不仅消除了加油站的安全隐患,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光阴荏苒,二十年一晃就过去了,但是孙凤玲的二十年,除了一份坚守剩余的就全部是热爱。20年间,孙凤玲不断提升自己、挑战自己,她以站为家,全身心地倾注在“宝石花”下,成就了无为艰难、永不认输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为公司高质量发展默默无闻地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撰文:李桂荣、孙凤玲

编辑:永佳丽

审核:李桂荣

阅读 164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