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
春节习俗
1.扫尘
扫尘,又称扫屋、扫房、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过年传统习俗之一。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南方称“扫屋”,北方称“扫房”。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寄托了中华民族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2.买年货
买“年货”就是在过年之前要做很多准备,要买很多东西,有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等很多东西。统称“年货”。
3.写福字
写“福”字,是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 ,而在过去则指福气 、福运 。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4.帖窗花
窗花是汉族民间剪纸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大、最为普及的品种。分为南北风格,南方以“精致”为美,其特点是玲珑剔透;北方以朴实生动为美,其特点是天真浑厚。其他剪纸品种都是在窗花基础上发展与延伸。人们在春节期间贴窗花,以此达到装点环境、渲染气氛的目的,并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
5.贴对联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我们过年的重要习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春联和福字等)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6.放鞭炮
在中国过年放炮无疑会增添很多喜庆的色彩,每到春节,华灯璀璨,锣鼓齐鸣。燃放鞭炮在我国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历史悠久,但由于燃放的鞭炮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引起火灾,所以现今很多地区都已经禁止放烟花爆竹。
7.吃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圆饭,是指在岁末除夕的时候,家人们团聚在一起聚餐。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仅仅丰富多彩,而且寓意很重,吃年夜饭之前,要先拜神祭祖,仪式完毕后才可以开饭。
8.拜大年
拜大年是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亲朋好友、邻里间互相祝贺新春,是人们辞旧迎新、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晚辈先向长辈祝福健康长寿。这时,长辈会给晚辈赠送压岁钱,希望晚辈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平平安安。拜年习俗后来也成为了人们相互问候、传递祝福的重要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习俗也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除了沿袭以往方式外,又兴起了电话拜年、视频拜年、红包拜年等。
9.参加节庆活动
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是民众狂欢的日子,集祈年、庆祝、娱乐为一体,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现如今,传统习俗又展现出新特点。春节期间,一家老小举家出行,旅游过年成为新时尚。在欢乐祥和的氛围里,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成为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