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学子寒假这样过】我是家乡小导游

   指导老师,班主任:温齐

我的美丽家乡--河曲县之介绍:

河曲位于晋、陕、蒙三省区交界之处,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全县国土总面积1317平方公里,辖6镇5乡183个行政村,总人口14.26万(其中农业人口11.16万)。河曲是黄河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为千里黄河、万里长城“双龙相会”之地,是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地带,素有“煤电之乡、杂粮基地、文化名城、白朴故里”之美誉。

河曲历史悠久,古称隩州,有“陕东重镇、晋右严疆”之称,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的故里,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走西口之地,河曲民歌、二人台、河灯会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素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之美誉,是重要的影视外景拍摄影和文艺采风创作基地。

河曲自然资源富集,共有矿产资源6类18种。其中,煤炭储量120亿吨。全县煤矿产能5920万吨,火电装机容量310万千瓦,水电42万千瓦、光电5.8万千瓦、风电10万千瓦,是全省重要的新型能源工业基地。全县耕地54万亩,高山半山区农业以脱毒马铃薯、玉米、小杂粮和畜牧养殖为主,沿川农业以露地瓜菜和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为主,尤以糜黍、海红果、富硒杂粮为特色。

旅游资源丰富,有黄河上唯一有人居住的小岛娘娘滩,有省级文保单位海潮禅寺、翠峰山、龙口峡谷、古长城等一大批价值极高的的旅游资源!

家乡景点我知道:

渡口有禹王庙(俗称河神庙),创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位于西口古渡之中段,坐东面河,平面布局为长方形。主体建筑正殿及抱厅,附属建筑戏台,其结构形制相仿,斗拱为五铺作双下昂。

据道光十三年(1833)禹王庙重修碑记云:“河邑自建其庙宇,斯土居民饮撰久蒙其泽,黄河之水自东北而下,狂澜之发而无泛滥之忧,成胜境矣。”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为祭祀日,七月十五日为古庙会日。当晚夜幕中会首棹船于河中,投放三百六十五盏河灯于水中,以求神禹一年之保佑。古会期间,禹王庙张灯结彩,香客成千上万,盛况空前。蒙陕毗邻边民一衣带水摆船而来。山门外戏楼锣鼓喧天声遏三省。凭栏临风,右挹塞外鄂尔多斯大漠之风,左盼陕北大汕之古渡,迢迢千里丝绸路,不禁发思古之幽情,缅想汉桓帝时之君子津。“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惟栏外白云悠悠,黄水滔滔,逐鹿台巍然在望。

号称雄关古塞。西口古渡和禹王庙墨彩纷呈,与蒙陕隔河相望,素以鸡鸣三省而闻名遐迩,吸引来中外游人,成为塞北一大人文自然景观

新中国诞生后,晋、蒙、陕边地交通发展很快,从60年代起,河曲人走河套到宁夏不复徒步。然而沿河西边墙(指明长城)跋涉二千里丝绸之路的日子,毕竟成为历史,留给我们以无尽的遐想。

娘娘滩位于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城北的黄河河道中,面积近13公顷,是个“凸”形小岛,为塞上有名的小绿洲。人在岛上可以听到晋、陕、内蒙古三省、区的鸡鸣。传说西汉初年吕后专权,将薄太后及其子刘恒贬谪于此。其后刘恒称帝(汉文帝),于滩上建娘娘庙,故名娘娘滩。滩上风光秀美、景色诱人,夏秋之时,四周水波浩荡,滩上农舍在葱绿中忽隐忽现,别有韵味。


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

黄河大峡谷旅游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准格尔旗东南部,隔黄河与山西省河曲、偏关相望,是黄河流域上最具特色的峡谷地貌,是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景区所在的杜家峁村(包子塔)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传统古村落。是内蒙古黄河沿岸旅游的重要景区。


黄河大峡谷,只这个名字就给人一种气势恢弘的即视感。准格尔黄河龙口大峡谷位于准旗县城南60公里处,两岸石壁陡峭,黄河夹持其中,黄河至龙口喷博而出,声若雷鸣。至梁家嘖后,豁然开朗。一泻千里的龙口峡谷,两岸几乎全是立陡的百米峭壁,仿佛刀切的一般,许多路段紧贴峭壁边缘,这段的黄河河面宽度于晋蒙峡谷骤然收束,疾流直下。洪水季节,激流奔腾,惊涛拍岸,仿佛是巨龙张开了大口,因此得名龙口。


黄河大峡谷旅游区以龙口大峡谷为核心,位于晋陕蒙黄河大峡谷鄂尔多斯高原准格尔段,北起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城坡,南至龙口镇小占,水域长达80多公里,又称准格尔黄河大峡谷。包括太极湾旅游区、万龙水库旅游区以及龙口风情度假区三大旅游区。

家乡历史我来看:

秦至汉初属太原郡。

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置河西郡,为河西郡宣武县地。

西晋末刘渊据离石,其地属刘渊。

南北朝时属北魏。

唐隶太原,为岚州宜芳县地。

五代北汉刘崇置雄勇镇,属岚州。

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建火山军,同下州,领雄勇、偏头、董家、横谷、桔槔、护水六寨。庆历初(1041年)增领下镇寨。治平四年(1067年)置火山县为“倚郭”。熙宁四年(1071年)废,属代州。

金贞元元年(1153年),置河曲县。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为州,后更名隩州。兴定二年(1218年)九月改隶岚州。四年(1220年)迁治黄河滩许父寨。

元宪宗七年(1257年)省州县入保德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仍置县。六年(1373年)省,十四年(1381年)复置,隶太原府,别号荧台。编户7里。

清朝仍旧。顺治二年改为5里。东西广97里,南北袤180里。旧治在太原府西北480里。雍正二年(1724年),改隶保德州。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迁治河保营。

民国三年(1914年)置道,属雁门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直属山西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全省划为七个行政区,河曲属第二行政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月解放,属第二游击区行署二专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8月属晋西北行署二专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1月,属晋绥边区行署二专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属晋绥边区雁门行署二专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6月,雁门行署撤后直属边区行署。

1949年2月属陕甘宁边区晋西北行署二专区;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设忻县专员公署,河曲隶之。

1952年,划归忻县专员公署。

1959年1月,河曲、偏关、保德合并为“河曲县”,驻巡镇。7月1日又分三县,恢复原建置,此段属晋北专员公署。

1961年,晋北专署撤,河曲复归忻县专员公署。

1967年属忻县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9年属忻县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改为忻州行署,河曲仍隶之。

最后希望河曲跟随祖国步伐越来越繁荣昌盛

忻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初一15班刘子溢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