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春联的由来:
春联的最早维形是“桃符”,即用桃木刻画“神茶、郁磊”两神神像,用来驱秽辟邪,到了后来,桃符不断规范化,演变成为用于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宽三寸的长方形桃木板。
桃符之制,以薄木版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画神像猊白泽之属,下书左郁垒右神茶。或写春词,或书祝祷之语,岁旦则更之。
画神像主要意在祛鬼和辟邪,写春词主要意在祈福和吉祥。几经演变,这就形成了后来的门神、年画与春帖、春联两大脉络。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
大年初一的清晨,我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唤醒。在这热闹的节日里,我们要去做一件令我无比激动的事情,那就是给爷爷奶奶拜年!
新年的大街上,家家户户的门前都贴上了红色的对联,空气里弥漫着饺子的香味和鞭炮燃烧的味道,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穿上新衣服迎接着新年的到来。
过了一段时间,终于到了爷爷奶奶家,看到两个熟悉的身影缓缓向我走来,我飞奔过去,“爷爷奶奶,新年好!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我大声地说着祝福的话语, “好孩子,真是长大了。”爷爷抚摸着我的头说“来,这是给你的压岁钱。 看到爷爷奶奶眼睛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我深刻感受到,这就是家的味道,是温暖,是幸福,是温馨的港湾!我接过红包,感觉沉甸甸的,这不仅仅是一份礼物,更是爷爷奶奶对我的爱和期望。
寒暄过后,我们一家人吃起了年夜饭,在饭桌上我们诉说着自己这一年的点滴,有开心有失落,有欣喜有悲伤,但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与家人的团聚中化为我们新一年前进的动力,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
傍晚我看着天上的烟花,心里暗自许下个愿望:希望新的一年里,全家人都能健康快乐,每天都充满欢笑。
春节晚会
春晚,是每年的重头戏,也是我最期待的,时刻。它不仅仅是一场盛大的晚会,更是一个文化的盛宴,一个团圆的时刻。今年的春晚,我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更对历史和友情有了更深的思考。
开场节目《鼓舞龙腾》,一亮相就震撼了全场。鼓声震天,龙腾四海,仿佛把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力量都展现了出来。我仿佛看到了五千年的历史,听到了古人的歌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信。每一个鼓点,都让我为之震撼,为之骄傲。
随后一一出场了,相声,歌舞,小品都极为精彩,在琳琅满目的节目海洋中,有一段表演深深地吸引了我,那便是对李白《山河诗大河》的精彩演绎。这场表演巧妙地将虚幻的高科技与现实生活无缝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令人惊叹的艺术效果。在表演中,虚幻技术巧妙地将李白的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仿佛他穿越时空,来到了现代。李白幻影俯瞰着长实小城的繁华景象,他站在高楼之上,满怀喜悦地吟诵那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将进酒》,他的声音如同激昂的战鼓,洪亮而有力,充满了激情和热烈。李白的热情如同火炬,照亮了每一个表演者的心灵,大家跟着他齐声高唱,仿佛成为了这场盛会的一部分。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也被这股热情所感染,情不自禁地跟着一起高声呼喊,仿佛自己也融入了那份热烈的气氛中,成为了这场盛会的一份子。
这段表演不仅仅是一次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它更是一次心灵的震撼。它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李白那种豪放不羁、自由奔放的诗人气质,仿佛能够透过屏幕,触摸到那位古代诗人的灵魂。这种感受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我在表演结束后久久不能平静,还在李白的诗歌中回荡,激发了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随着新年的钟声和烟花的绽放,春晚也接近了尾声。但那份团圆和欢乐的气氛,依然弥漫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新的一年,我们期待着更多的美好,期待着与家人、朋友共度更多的欢乐时光。
最后,祝大家新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