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王村口

燕子
创建于2024-02-12
阅读 49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红色的土地上,浸润着丰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红色研学之旅,是一次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契机,也是一次感受红色精神力量的启迪之旅。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一群令人敬仰的英雄,他们为了国家民族的解放和发展,不惜牺牲一切,为我们今天的幸福和美好生活奠定了基础。

我们看到的是粟裕将军骨灰敬撒处——月光山公园。看到了两排浓郁的树木。这些树是粟裕爷爷的夫人楚青奶奶亲手栽种的。1985年清明节,楚青奶奶到这里扫墓,亲手栽种了花木,并亲自题了一首诗;“当年鏖战此山中,热血染得乌溪红;鱼水相依深情在,浩气长存月光锋”。再看这边这块纪念碑,是1985年叶飞副委员长亲笔题的词,上面写着“粟裕同志纪念碑”字。在碑文的后面,还介绍了粟裕爷爷的生平。

粟裕爷爷的不朽功勋,将在中国人民和遂昌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上永放光芒。作为少先队员,每年的清明节,我们都手执鲜花,献上花圈,向粟裕爷爷表达我们崇高的敬意!

挺进师“八一”誓师大会旧址——天后宫

1935年7月29日,红军挺进师在天后宫举行了“八一”示威誓师大会,宣布“查田分青苗”,发动劳苦大众起来武装斗争,推翻反动政府,会后衢州、龙游等地开展游击战争。通过这次革命运动,红军队伍从500余人,增加到2000多人。

这位临江而望,高大端庄的塑像就是妈祖,妈祖有成天妃、天后,使历代船工、渔民和商人的水上保护神。因为她出生到满月不哭不叫,默默无闻,所以取名林默,小名叫林默娘。但她又三项特长:习水性,从小游泳很厉害;知潮音,听了潮水的声音就能判断出涨潮还是落潮;会看天象,能大致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在气象预报并不发达的北宋时期,她就是一个气象专家。14岁的时候,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为了给海上迷失方向的渔民导航,她竟然把自家的房子给点着了,这种点亮自家房子,照亮他人回家的做法让乡邻感激涕零。她只活了28岁,却被人们传颂了一千年,被尊称为“天上圣母”“海上女神”。每年农历3月23日是妈祖的生日,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三月会”,每到这一天,乡亲们就来这里祭奠妈祖,祈求一年的平安。

乾隆59年即1794年,福建商人在王村口码头修建天后宫,宫宇基础以卵石堆砌,石级上登,宫门朝西,二进五开间。宫门上方刻着“光天化日”四个字,是福建船运商人的一句祈福语,光天化日就是大白天看得清清楚楚的意思。因为从事水上运输的人最担心的是狂风暴雨、天昏地暗,所以他们希望通过妈祖保佑,每次出海都是天朗气清、风平浪静。

蔡相庙位于遂昌县王村口镇桥西村巷道转角处。建于清乾隆年间,光绪初年和民国初年曾二度修葺,大门朝东南,正屋坐东北朝西南,二进三开间,东侧五显殿一进三开间,平面呈“品”字形,总面积499.36平方米。蔡相庙奉祀的是24位山农:相传,五代年间,遂昌西乡有二十四位异姓山农,家境贫穷,正直善良,常带领乡亲伐木,救济乡邻。伐木殉难后,百姓特立庙祭祀。

1935年7月,挺进师师部进驻王村口后,此处成为挺进师主要领导人办公地、挺进师政委会会议地。7月25日,挺进师政委会在此召开会议,决定主动出击,开展八一示威大行动,进行缴枪、扩红大竞赛,进一步推进革命形势发展和扩大红军的影响以此纪念八一。8月下旬,为了统一领导乡、村红色政权开展打土豪、查田、分青苗的土地革命运动,挺进师政委会在此召开会议,决定成立王村口苏维埃政府,并讨论了苏维埃政府的人事安排等事项。8月26日,红军挺进师在王村口宏济桥召开群众大会,第二纵队政委洪家云主持群众大会,宣布王村口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结束后,王村口苏维埃政府成员在群众簇拥下,进驻蔡相庙办公。

王村口苏维埃政府设主席、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分田委员、军事委员、财政委员、调查委员等职,下辖王村口镇苏维埃政府、山枣坪乡苏维埃政府、后塘乡苏维埃政府、山前乡苏维埃政府、对山乡苏维埃政府、关塘乡苏维埃政府、独口乡苏维埃政府、葛程(谷陈)乡苏维埃政府。

1935年8月至9月上中旬,各苏维埃政府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按照管辖范围在各村召开群众大会,推选出熟悉本村土地情况、大公无私的农民积极分子担任分田委员,负责分配土地工作。首先清查土地,登记造册,查清应该没收的土地数量,总的土地数量,参加分配的人口数量。然后按照挺进师政委会及苏维埃政府制定的分配原则和方法,将土地分配到户。土地分配好后,登记造册,发给红纸印制的土地证,在田头插上写明户主、面积等内容的竹标(称为插标),以便辨认耕作。时值农作物禾苗期,群众分到的土地里禾苗正青,群众就把这项工作称作插标分青苗。当贫苦的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都称“共产党、红军真是穷人的救星”。

宏济桥一座古桥。介于浙江省遂昌县王村口桥东、桥西两村之间,古时候是通衢(州)入闽要津。

明代始建,初名济川石桥,后几经修建,光绪初改名宏济桥。现为X脚架木梁廊屋桥。桥长31米,宽5.4米,高9米,四根桥梁,腾空过江,下由合抱粗的两根苦槠木交叉承托桥梁,桥上覆以瓦屋9间。民国24年8月26日,红军挺进师二纵队政委、浙西南特委委员洪家云在桥上宣布成立王村口苏维埃政府。民国25年6月,中共浙西南特委书记许信焜在桥上主持召开群众大会,挺进师师长粟裕作抗日演讲。

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中国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是我国于90年代初批量装备的新型反坦克炮,它在作战中担负“狙击”和“猎杀”敌坦克的任务,以机动能力强,火炮威力大,装甲防护好以及价廉物美的特点,长期雄居坦克杀手榜榜首,被称为"冷而杀手"。

该自行反坦克炮总重30吨,全长5.6米,宽度2.8米,全高3.12米,操作人数4人,装甲厚度为50毫米均质钢板,主要武器为120毫米50倍径反坦克滑膛炮,次要武器为12.7毫米机枪与7.62毫米机枪,发动机为 WR4B-12V150LB型柴油引擎,输出功率520马力,最大行程450千米,最大速度55千米/时。

该辆自行反坦克炮由驻河北石家庄陆军某部赠送。

59式坦克

59式中型坦克,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参考苏联T-54A坦克仿制的一种中型坦克。

该型坦克战斗全重36吨,乘员4人,最大时速5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560千米,主要武器有1门100毫米线膛炮,战斗射速7发/分,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和2挺7.62毫米机枪,配有红外夜视仪可夜间驾驶车体首部和侧面的装甲较厚,炮塔成流线型,具有良好的抗弹能力。

59式中型坦克是我军装备的国产第一代主战坦克。该坦克于1959年开始列装军队,在1980年以前一直是我军装甲兵的主要装备,共生产了1万辆以上。

该辆坦克由驻河北保定陆军某部赠送。

红军挺进师政策调整事例

欢迎白军杀死官长,拖抢当红军” 欢迎白军官兵枪口对外,与红军共同抗日”

“穷人不打穷人”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打土豪筹集经费 征收抗日捐

挺进师没收委员会 挺进师征收委员会

镇压乡长、保长 →争取乡长、保长

建立红色政权 建立“白皮红心”政权


组建挺进师誓死出征

1935年1月,先遣队先头部队突围、转移至闽浙赣苏区的德兴县广财山村,找到闽浙赣省委,突围成功。省委根据中央军区电令,组建红军挺进师,进入浙江开展游击战争。2月,挺进师不畏浙江之险境,在毫无依托和接应、兵力弱小、弹药匮乏的情况下,誓死出征。

在王村口红色古镇的研学之旅中,深刻体会到了“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根植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

通过重走粟裕将军的战斗路线,聆听感人肺腑的故事,让我们更加了解历史,理解初心,坚定了理想信念。

阅读 49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