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花开的声音——留守儿童现状社会调查

信仰
创建于02-12
阅读 102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的父母或在外地工作,或因种种原因,一年四季极少回家。他们自己也是一群“小候鸟”,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新春佳节之际,也有部分学生不能和父母一起过年,这次我们的目光聚焦到了这一部分学生,来聆听他们花开的声音……

调查对象1  许雅婷

       小婷是一个可爱、有礼貌的孩子。但是很爱哭鼻子。她的父母一直在广东深圳工作,今年过年爸爸妈妈也不能回家陪伴。我在与爷爷奶奶交流时,她笑眯眯地看着我。通过我和家长的深入交谈,相互沟通,得知小婷在家也是很爱哭鼻子,每当想要得到什么的时候,爷爷奶奶不满足的时候就会哭,一哭爷爷就会同意。所以她也习惯了这种要东西的方式。这体现出了留守儿童心理容易出现偏差,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

调查对象2   周江倩

       周江倩,爸爸长年奔波于湖南和广西之间,江倩是跟着妈妈一起长大的。可能是缺乏父爱的原因,她是一个特别敏感,内心特别脆弱的孩子,面对我的调查,她显得非常紧张。在与江倩妈妈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他在家比较宅喜欢在家游戏。留守儿童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自律能力很弱,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在讨论到江倩的近期成绩有所提升的时候,她突然表示出喜悦起来,妈妈也表示会继续让周江倩与姐姐一起学习。在继续交流中,我感受到周江倩内心深处是缺爱和安全感的。我和她进行了交流,鼓励她多交朋友,及时跟家人沟通,表露出内心的感受。

调查对象3   季颜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用心、高效的陪伴。季颜的爸爸常年在浙江经商,妈妈也会根据情况外出一段时间,在几次妈妈出差帮助爸爸而让陪伴缺席的情况下,季颜从最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的情绪稳定、心态平稳,自理能力也提升了。这些变化,都源自于她自身意识的改变,在妈妈的鼓励和同学的帮助下,她也发现即使妈妈不在身边,她也能干很多事情。因为她是超级能干的“男子汉”呢!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能力,她确实有明显的进步,这些进步的变化少不了家人源源不断的鼓励和支持,当然,住校生活也给她提供了一个锻炼的机会。我相信,在高质量的陪伴下,她的各方面能力也会变得更强!

调查对象4   苏哲宇

       哲宇同学的父母在江苏做生意,平日里在家中由爷爷奶奶照顾他的起居。这个寒假,哲宇不去江苏,跟着爷爷奶奶一起过年。与他的谈话中,其实他也很想念远在江苏的父母,于是我走进了他的家庭。哲宇同学性格开朗、待人和善、自理能力强,在谈话中哲宇的语言能力很强,但容易紧张,缺乏一定的自信。在采访时,爷爷夸奖哲宇同学很勤快,在家里会主动整理房间,帮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调查的最后,我也问到了他有什么新年愿望,他希望爸爸妈妈明年可以回来看一看他和弟弟。我相信苏哲宇的父母在忙碌之余一定会回来给孩子多一些陪伴。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打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在此我提出一些建议:

1.父母多一些陪伴。父母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心理健康、道德观念与智力发展将起着决定性的因素。

2.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留守儿童的生活普遍较差,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少,父母又长期在外,难以顾及到儿童的生活情况,导致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

3.注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他们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渴望得到父母爱。

       以上是我对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在某种程度上留守儿童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和劳动力素质,也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城乡社会的稳定,因此值得全社会高度关注。

阅读 102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