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根思(1922年-1950年),男,汉族,江苏泰兴人,中共党员,1944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新中国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
1951年,家乡人民自动发起,筹集砖瓦木料,在烈士故居的宅地上拆除年久失修的破草棚,建起三间七架梁瓦屋,作为“杨根思祠”。1954年元月,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江苏省代表和新华社记者来烈士家乡慰问,向县政府领导建议将“杨根思祠”改建为“杨根思烈士纪念祠”。
1954年3月2日,中共泰兴县委和泰兴县人民政府应各界人士要求呈报江苏省人民政府,后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批拨修建经费四万五千元,于1955年10月动工,1956年4月2日落成。
1970年经泰兴县革命委员会研究决定改“杨根思烈士纪念祠”为“杨根思烈士事迹陈列馆”。1977年县民政局在陈列馆大门外的空地,仿造原样重建了“杨根思烈士纪念碑”。1978年9月改“杨根思烈士事迹陈列馆”为“杨根思烈士陵园”并对陵园整体进行改扩建。1980年11月29日 “杨根思烈士陵园”落成。
杨根思烈士陵园整体建筑方案是1978年在“杨根思烈士事迹陈列馆”的基础上由建筑界泰斗杨廷宝和东南大学教授齐康主持设计的。陵园占地38666.26平方米,其中建筑物面积1760.33平方米。建筑物为古典式大屋顶结构,呈阶梯式拾级而高。陵园陈列室分南北两厅,以图片资料陈列为主,其中三级文物12件(套),一般文物17件(套)。
杨根思烈士陵园位于江苏省泰兴市宣泰路173号。
泰兴市根思乡宣泰路173号
02:39
02:30
02:58
02:19
02:06
党的十八大以来,设立烈士纪念日,出台英雄烈士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范烈士公祭程序,多次提高抚恤优待水平,推动公众广泛参与,缅怀和尊崇英烈已成为社会共识,民族凝聚力得到有力提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总有英雄烈士的事迹伴随在我们的周围。杨靖宇、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这些来自不同时期的英雄名字以及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我们成长,照亮着我们前行,他们的光辉形象永远被中国人铭记于心。正是这些英雄烈士,在国家危难的紧要关头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精神始终感召着、凝聚着、驱策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栉风沐雨,砥砺前行。革命先烈为我们踏出了一条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难道我们还有理由推卸我们报国的责任吗?如今,我们已进入新世纪,面对未来,祖国的前途无限光辉灿烂,我们更应该具有爱国之情和树立报国之心。当看到一个个海外归来的游子们,用他们的知识报效我们祖国时,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爱国情操的巨大动力。它才真正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信念,它才真正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人,就应该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踏着革命烈士的足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感恩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