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即正月初二,是正月的第二天。正所谓“开年寒尽,正月游春”。初一与除夕相连,仍沾旧岁余绪,作为完整的新岁开始,大年初二谓之“开年”,因此,在很多地方,大年初二是很隆重的传统节日,有很多传统活动,在我国的北方,初二回娘家是最盛大的仪式。
回娘家
正月初二是指农历新年的第二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根据传统习俗,正月初二通常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因此又被称为“迎婿日”或“姑爷节”。在这一天,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和儿女回到娘家,与家人团聚。这也是一场温暖的家庭聚会,提供了一个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姊妹们叙旧和话家常。同时,这也是女婿向岳父岳母拜年的日子,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因此,正月初二是一个增进亲情和和谐的日子,关于它的由来,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大年初二回娘家这一习俗起源于明太祖朱元璋。
话说这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安庆公主下嫁都尉欧阳伦。第一年除夕夜,已出嫁的姐妹们都回婆家过年去了,唯有新出嫁的安庆公主嫌婆家寒酸,仗着自己是马皇后最小的女儿,硬是不回婆家,非要在宫中与父母一道过大年。而历来对子女管教极严的马皇后极力劝说, 安庆公主总算回婆家了。不料大年初一早上,安庆公主与驸马都尉欧阳伦来给他们拜年了。 ”朱元璋回书房写了一副对联递给女儿,让他们回去琢磨,接着便将他们撵了出去,让他们明天再回宫拜年。安庆公主回去打开对联是:“羊跪乳,媳敬婆。横批:天经地义。”后来这件事就被传开了,朱元璋让安庆公主初二进宫拜年被人们广为流传。
后世的人们也就把这一天定为了女儿回娘家探亲的习俗,慢慢的一直流传至今。
其他风俗
开年饭
按照传统,大年初一讲究吃素食和年夜饭的剩菜,寓意素净平安、年年有余。而到了大年初二,就是崭新的开始,同时,也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因此,正月初二吃饭也被称为“开年饭”,讲究丰富多样,寓意吉祥。除了要有鸡鸭鱼肉这些象征富裕吉祥的菜式,还要有寓意美好的蔬菜,比如油菜、芹菜、生菜,取其“有财、勤财、生财”的好意头,如此搭配不仅彩头好,还做到了营养均衡,彰显了老传统的智慧所在。在人们心中,开年事关一年的时运,都格外重视。大年初二全家欢聚一堂,吃一顿丰盛的开年饭,期冀新的一年福星高照,财富丰盈,好运连连。
接财神
大年初二把门开,笑纳东西南北财。在很多地方,正月初二要开门接财神,谓之:开财门。现在大多数人住的是楼房,进屋就关门,没有开门这一说了,而在老家过年的朋友都知道,每年的大年初二,人们很早就要把大门敞开,桌上摆上几样吉祥果,鞭炮齐鸣,迎接财神。大年初二这天,人们还要去财神庙烧“头炷香”,敬香结束后,要“请”一些写着“福”、“寿”字样的红绒花和金元宝回家,寓意把“福”和“财”请回家了。
我的感受
回姥姥家拜年
魏县四中 冯嘉怡
都说“初二回娘家〞,今天是大年初二,我和爸爸妈妈要到姥姥家去拜年。
一 大早我们就起来了,天空晴朗无云,温暖的阳光已经普照大地,走出家门,迎面吹来的凉风已经不再寒冷,反倒感觉到了一股春天的气息。我们穿上过年新的衣服,带上为姥姥准备的礼物 出发了。
一进姥姥家门,就看到姥爷和舅舅、舅妈在厨房里忙着为我们准备饭菜,姥姥看到我们,满是皱纹的脸上笑成了一朵菊花,高兴地拿出为我们准备好的零食和水果。我劝姥姥,别忙了,我已经长大了,会照顾自己。姥姥说:“啥长大了,你妈在我这也是小孩子。”一大屋子的人都笑了。
妈妈放下东西去厨房帮忙,姥爷和舅舅却把她推到客厅说:”你平时工作忙,难得假期,快去看电视等着吃饭就行,今天,让你回娘家当一天公主。爸爸打趣道:“公主请休息,粗活交给我就行。”我和表哥都被他们逗笑了。
不一会 舅舅舅妈把准备好的饭菜端上桌,哇,真丰盛,有红烧鲤鱼、清炒虾仁、红烧茄子、炒青菜,还有我的最爱糖醋排骨,看到这一大桌子的饭菜,我口水都流出来了,迫不及待地向美食发出了进攻。姥姥姥爷不停地给我夹菜,不住的提醒妈妈多吃点。
饭后妈妈和外婆 妈聚在阳台上聊天,爸爸和舅舅在客厅聊足球赛和世界局势,我和表哥回他房间玩游戏,听着不时传来阵阵笑声,我突然明白,幸福其实就是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一起。
这次陪妈妈回娘家之旅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美好和庭的温暖。大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也是感恩父母的时刻。我们应该珍惜和家人的团聚时光,用心去关爱和孝顺他们。
魏县四中蒋晗
我们自古以来重视血缘关系,如今,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团聚的理由和机会,让平时因工作忙碌而忽略了的亲情得到弥补。现在也不像古时候那样讲究,人们过年的方式也在不断改变,有人选择轮换着去双方家长那里过年,有人则带着双方父母一起外出旅游,还有人把双方父母接到一起过年,原本的“两家人”,因为交通的便利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变成了一家人。正如一首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里唱的那样,“带上笑容 带上祝愿,陪同爱人 常回家看看”,由于平日工作繁忙,子女们整日在外奔波,春节期间回到娘家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团圆机会,让亲情可以更加浓烈,让我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重视孝道的传统得到继承和传扬。
制作:魏县四中蒋晗、冯嘉怡、陈奥雪、邵煜棋
指导教师:魏县四中 张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