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llington & Stratton,
Vermont USA
Jan20-28, 2024
多伦多美丽富饶,四季分明,美中不足的是山脉匮乏,雪场较少且偏远。
每年雪季,多伦多滑雪爱好者每天需往返4个小时去蓝山滑雪。于是就有人算计,如果再多开2、3个小时,那雪场的选择就很多,又高且大。
多伦多很多人外出滑雪,我们也这么干了很多年,美加周边9个小时以内开车能到达的雪场基本都刷了。
这次选择的Killington雪场,十年前去过一次,顺道滑Pico和Stratton 雪场。
如果说我对十年前 Killington 印象全无,但这次是刻骨铭心了。
1、Pico 雪场:
这个雪场距离我们第一个住处17分钟,为了能赶到雪场滑一两个小时,我和队友周六早上6:30出发,尽管一路大风小雪,但基本没影响车速,下午2:30到雪场,2:50pm上缆车,实现了队友当天滑雪的贪婪欲望。
本以为那天只是一小时的热身滑,结果当天雪场极寒-18C,刚下缆车手指就冻僵了。
雪道更是严峻,厚厚的坚冰上面覆盖一层薄薄的人造雪,并且多是大颗雪粒,雪板抓不住雪,滑了三趟也没能暖和起来。
队友本不喜欢拍照,那天却执着的在山顶照了几张,结果手指过了几天才缓过来。而我的手机半个多小时功夫已经被冻得不工作了。
如此气候和雪况让我们对后续两大雪场的7天滑雪深感担忧。
2,Killington 雪场
Killington 雪场尽管很高,但它更胜在大,在美加东部处于霸主地位。六个主山峰各自林立又彼此相连,很多缆车及连接道之间错综复杂,使这个雪场变得神秘又迷人,队友之前来过两次也没刷清。不过队友却清晰记得10年前我非常中意Ramshead 山峰其中一条缆车下面的蓝道,最后一天滑到3点才下来,造成那天全家开夜车回多伦多。
既然10年前咱创造过辉煌,这次第一天就直奔这条缆车。结果那天-17C,狂风肆虐,缆车行进中我呼吸困难,手套里的暖手宝毫无作用,我甚至担心如果我的眼泪掉下来会立马被冻住再也睁不开眼睛了。
雪道上也是时有冰面,人们裹在被大风卷起的雪雾里往下滑。
因为是周末,蜂拥而至的勇士们一波接一波。队友和我滑三趟后实在扛不住了,独自去其它山峰找包厢缆车gondola 去了。我自己顽强坚守再下两趟,努力寻找10年前的记忆,结果只记得如何抵抗凛冽寒风,连这次的雪道都没留下印象。
第二天气温回升,乘gondola 直奔K-1主山峰,目光所及皆是气势磅礴的雪挂。队友带队沿着beartrax下,再转great eastern,雪况极好,衬着蓝天白云,伴着精美树挂,我们穿过隧道,越过小桥,全程6.8公里,我的注意力不在脚下,而是沿途风景中,又一次体会到置身于童话世界中。
后来被队友带上pipe dream, 在又陡又冰, 并伴有自然形成的mogul 蘑菇那段摔了一下,作为十几年不摔一跤的我,加深了对这个雪场爱恨交加的情感。
3、Stratton 雪场
这个雪场简单明了,最大优点是难度比其它雪场低一级。gondola直抵山顶,多条雪道可选。黑道可视为蓝道,蓝道绿道基本分不出差别。
我在这个雪场山顶遇见了上月在Revelstoke 见到的绝美云海,这个意外惊喜让我深深的爱上了这个宝藏雪场。
在这里的第二天,雪场下了冰雨,到上顶的缆车全部停运。我们在冻雨中滑了4个小时,吸引我不停徜徉于半山腰的是满山晶莹剔透的冰挂,美得像一个传说。
旅行插曲:
1,通常我们尽量选择包早餐带泳池的住处,如果风景优美就更理想了。这次在离Stratton雪场 27 分钟的地方找到了这样的住处。屋外风景如画,推开房门,宽敞明亮,设施完备,可就是隐约嗅到一股莫名味道。幸亏有澳网更强吸引力,熬过一晚,断定应该是大麻味道。
转天早餐时间立马反应情况,要求更换房间。吃完早餐就被安排到非常满意的豪华房间,并退了$50,意外有偿体验了大麻的味道。
2,这次旅行正是澳网如火如荼的第二周赛事,这是我们家电视常年霸屏的项目。滑雪和看澳网成为这次旅行每天的主旋律。郑钦文打进决赛,那叫一个激动和骄傲。
旅行最后一天周日是男单决赛,我们从早上3:30看到8点,颁奖刚结束,恰好是旅馆早餐开始时间,吃过早餐,9点准时返程,时间对接堪称完美。
3,返回多伦多的6.5小时途中一路下雨,哼几首似会非会的歌,顺便采访了一下队友。
请总结一下这次旅行的经历:
队友脱口而出:这次滑到了稀泥,坚冰,砂糖雪堆,湿雪;遇上了艳阳,浓雾交替出现,伸手不见五指;见到了雪挂,冰挂,云海;体验了雪场极寒,大雪,冻雨,高温。
您最满意的是什么?
啊,这次滑遍了Killington 六个山峰,每个缆车和连接道都刷到了。
还有就是吃的好,住的好。
旅行中有什么遗憾吗?
没有,没有。
采访结束。
这次旅行天气恶劣,雪况不佳,可雪场上看不到抱怨,雪友们在滑雪这件事上的包容度让人感到世间一片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