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年,贴春联”
——铜川市新区景丰中小学四年级组寒假实践活动
张灯结彩迎新春,欢欢喜喜过大年!景丰中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向大家拜年了!
过年,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习俗,它预示着,喜迎新春,春意常在,折求幸福的意思。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我们过年的重要习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春联和福字等)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看孩子们的对联是多么精彩!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汉族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此外,在汉族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瞧,同学们在新年到来前都给自家的大门贴上了喜庆的福字,洋溢着中华名族特有的红色喜庆和春意。正所谓“把新桃换旧符”,贴福已成为辞旧迎新的标志,也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寄托。
对联的由来大家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孩子们的回答吧!对联最早是起源于桃符,是人们为了去除厉鬼,而将神茶、郁垒的名字写在桃木上,并悬挂于门上。后来桃符上开始出现联语。而到了明代,随着对对子的习俗开始盛行,对联的这个词也出现了。
早在秦汉以前,中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对联的分类:按照用途来进行分类的话,可以分为通用联、专用联、春联、贺联、挽联、赠联、行业联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古代诗人写的一首关于贴春联的话题。春联可不能乱贴,否则会不吉利,若想要新的一年事事顺利,一定要了解这些贴春联的禁忌。
禁忌一: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禁忌二:左右联不能贴错
春联有两幅直联,在张贴春联时,往往有的人把上下联贴错位置,正确的贴法是:平声(国字注音第一、二声)在左边,上声、去声(国字注音第三、四声)及入声字在右边。
禁忌三:对联要贴牢固
我经常看见一些人写对联刚贴完就掉下来了,当天就掉下来的,不要以为贴对联很容易,随便一粘就完事了。贴对联当天就掉下是很不吉利的!
禁忌四:贴对联时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二十四,写大字”,这是流传百年的民俗谚语,意思是过了腊月二十四,就可以写春联了,但什么时候贴春联也是有讲究的。其实贴春联要选好时间,除夕下午到傍晚这段时间是最好的。除夕当晚,古人都有一个隆重的祭祀仪式,其实贴春联,也是其中一个程序。因为过了除夕,万象更新,所以赶在除夕晚上贴好春联,寓意最好。
钟声响了,快乐在蔓延;鞭炮响了,吉祥在萦绕;礼花放了,美好在绽放;饺子熟了,福气在盈门;心儿醉了,心花在怒放;祝福发了,情谊在流淌:祝大家春节快乐,心想事成,鸿运当头,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