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更迭,山河无恙,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在王红军老师的带领下再次如约而至,开启寒假第二期读书分享会活动。我们继续探讨心智成熟之路,寻找那少有人走的路。正如书中所说:“人生苦难重重,我们必须勇敢面对,方能找到心灵的出路。”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内心的成长,在本次读书交流会中,工作站的小伙伴们敞开心扉,真诚交流,在思想的火花碰撞中,激发出更多的创意和灵感。让我们在阅读与分享的过程中,找到那条属于自己的心智成熟之路。
第一组
第一组以乐享人生栏目的形式分享各位老师对本书的理解与感悟。主持人邹佳老师从读书对人生指引的角度导入,并与几位嘉宾老师共同探讨心灵成长的经典之作《少有人走的路》第三部《与心灵对话》。
主持人邹佳老师首先提出了几个问题:为什么要走少有人走的路?这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这条路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和成长呢?伴随着对问题的思考,几位嘉宾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分享了读完本书的感悟和启发。
嘉宾曹丽娟老师认为人生错综复杂,我们要学着承认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当我们树立这样的信念时,我们就能直面成长道路上的各种痛苦,因为痛苦有时是命运送给我们的礼物。
王庆华老师分享想要追求心智成熟,我们必须勇于思考,勤于思考,拒绝简单的思考。同时,她认为一个人如果有一颗感恩的心,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应当成为每个人的美德。
刘芮含老师认为只有不断解决和克服通向成熟之路的各种问题,你才不会成为自己以及社会的问题。走向成熟意味着我们首先做一个爱自己的人。内疚、羞愧、冷落、自责,都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要对自己有一个实事求是的自我认识。
王瑞燕老师读完本书后,她将心灵成长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也是初始阶段,“混乱的、反社会的、说谎的人”。第二阶段,是“形式的、制度化的”,指人们依赖于一个制度来统治他们。第三阶段,是“怀疑的、个人主义的”阶段,指人们对第二阶段的制度产生怀疑。第四阶段,是“神秘的、普适性的”阶段。她认为活着的意义就是学习的意义,体验的意义。前半生寻求自我,后半生放下自我。
王海燕老师认为人生就是用来体验的。同时,要自我接纳,活在当下。生活是在你已经规划好的事情之外所发生的一切,我们应该对变化充满感激!
最后,邹佳老师进行了总结。寻找归宿的过程是我们成长、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坦然与接纳是我们面对生活时的一种态度,它让我们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变化。
第二组
第二组的读书分享分为五个部分:打开心灵之窗,步入心灵之境,开启心灵之旅,聆听心灵之音,遇见心灵之光!
主持人于歌老师首先向陈辉老师提出了一个现实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我们家长给了孩子一切,却还要拼命的反思自己,如何看待这个问题?陈辉老师认为教育从来不只是孩子的功课,它也是父母的一场修行;爱是一种本能,但高质量的爱需要永不停息的成长。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自我成长。家长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高璇老师提出一项调查结果: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我自己。”对于这个问题,陆金玲老师认为珍爱自我生命,认识自我的精神世界,悦纳并完善自己,这就是自爱。时刻让自己保持饱满的精神,这是自爱的根本,健康及饱满的精力是人生下半场的主要筹码。同时,她向王黎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杜绝自负的虚假自满?对于这个问题,王黎明老师认为自负和自信很多时候就只是一线之隔,而这一线,叫做自知。在线之内的叫自信,越过这条线的就叫自负。
接下来,第二小组分享了本书中作者提到的心灵之旅——英国诗人艾略特的诗。通过几位老师深情和生动的演绎,让我们感受到人生是一场修行,一个成熟的人一定经历过许许多多的痛苦,没有承受过太多痛苦的人一定还不成熟。随着心灵日渐成熟,我们不仅勇于承受个人痛苦,还能越来越多的承担他人的痛苦,那么我们就会惊奇的发现,我们愿意承担的痛苦越多,感受到的欢乐也就越多。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这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互动!
第三组
宋秀娟老师分享《少有人走的路3》第一部分——人生是一场修行。作者开篇就指出“一个成熟的人一定经历过许多的痛苦,没有承受过痛苦的人一定不会成熟”成熟的关键在于承受痛苦。如何认识又如何承受痛苦呢?
- 1.成熟不在于你是否谈吐文雅,而在于你是否能面对问题和痛苦不回避,人生的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勇于面对,就能超越自我,让自己的心灵健康。
- 2.痛苦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痛苦是存在性痛苦,承受这种痛苦可以让我们心智成熟。
- 3.不害怕不是勇气,勇气是你尽管感到害怕,但仍能迎难而上;尽管你感觉痛苦,但仍能直接面对。
- 4.面对存在性痛苦,努力克服它的捷径就是,承认我们遭遇的每一件事,都有助于我们心智成熟的精心设计。逆境、厄运往往是恩赐的伪装。
王倩老师分享《少有人走的路3》第二部分——心灵探索。如果我们活着,却不知道爱自己,就如同把自己放逐到一间孤独的、被剥夺了爱的囚室。当你加倍爱自己的时候,就会激发出一系列新的个性特征:自信、自尊、乐观、活泼、开朗、大方,而这一切都将有助于你改善目前的处境,使你得到更多的爱。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爱自己的经验。
- 1.马上停止一些无意义的内耗行为,过度的自我消耗,及自我否定会比肉体消耗更煎熬;
- 2. 重新找到人生目标让自己忙碌起来;
- 3. 敢于拒绝,坦诚表达,拒绝忍让;
- 4. 停止后悔,适当的反思可以令我们进步,长久的懊悔却只能让我们举步难艰;
- 5. 不和他人比较;
- 6. 降低对他人的期待;
- 7.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 8. 不抱怨,凡事发生必有利于我。
杜娟老师分享《少有人走的路3》第三部分——寻找自己的归宿。杜娟老师认为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改变、成长、衰退和死亡的过程,选择了生命与成长,也就选择了死亡。生命是一场旅程,在这个过程中尽量不留下遗憾,过好每一天。死亡是个永恒的命题,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开始,死亡就是我们避免不了的话题。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学习的,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每一件事都有助我们的学习,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从死亡那学到的更多。
王彦红老师主持结束并在最后送上新年祝愿: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期待2024年我们读书分享得的再相聚,至此新春之际,我代表所有三组的小伙伴们祝大家龙马精神,生活顺遂。平安康健,我们下次读书分享再会。
第四组
第四组读书分享活动由主持人鄢然老师,读书分享人赵春香老师、赵健潇老师、张宇老师带我们一起探索这条《与心灵对话》之路,让我们共同实现心灵的成长。
赵春香老师分享第一部分——人生是一场修行。
因人生困难重重且错综复杂,作者提出三个人人皆要面对的主题去处理自己和外在的关系。即意识和痛苦、责备和宽恕和复杂的人生这三个主题。
意识和痛苦-----痛苦分为两种痛苦:一种是积极的痛苦,即存在性痛苦,人生必须承受的,促进我们心智成熟和成长,改善我们的生活。一种是消极的痛苦,即神经官能性痛苦,阻碍我们的心智成熟和成长,应尽力摆脱。只有我们主动在意识层面识别积极的痛苦和消极的痛苦并承担,才能在大片痛苦的“沙漠”中找到快乐的绿洲,因快乐伴生于痛苦之中。
责备和宽恕-----我们任何人都无法逃避责备,因为责备伴随我们的祖先生存进化而来。我们能做的唯有学会正确的宽恕。宽容别人,也是对自己的宽容,即使我知道你对我造成了伤害,但我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我们也应该适度选择放下。
复杂的人生-----我们不能用简单的极端的方式去面对错综复杂的人生,需要不断的去改变自己去适应人生,勇于思考,不要随波逐流,要用一种平衡感来面对问题,综合看待,灵活处理。需要一遍一遍的确认自己的选择,需要感受使命的召唤和学习,以感恩的心态来面对逆境。
赵健潇老师分享第二部分——心灵探索。
赵老师认为自信者未必自爱,有时我们可能需要通过不自信来获得自爱,因为只有这样才会去自我反思,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相反,如果总是自我感觉良好,我们就不可能自省。心智成熟的旅程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检讨、不断纠正的过程。当我们进行自我修正时,就需要罪恶感帮助我们产生羞愧之心,需要这种“破碎时刻”。罪恶感涌现的时刻,承受令人不快的考验的时刻,这些时刻对我们的成长都是重要的磨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保持自爱,又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仍然需要在某方面继续努力。
张宇老师分享第三部分——寻找自己的归宿
张老师认为作者并没有采用华丽的辞藻或者复杂的理论,而是用平实、真挚的语言,与我们分享了关于如何找到自我归宿的思考。其次本书也教会了她如何去倾听内心的声音,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内心的需求和感受,而倾听内心的声音,就是了解自己最真实想法和感受的过程。当我们真正听到内心的呼唤时,我们就会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做出最符合内心的选择,从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第五组
国文莉老师说这本书不仅让自己的认知得到提升,心灵也得到了自我疗愈。痛苦、困难、危机……这些时刻,这是自我成长的时刻。走向成熟,意味着我们首先要做一个爱自己的人,内疚、羞愧、冷落、自责都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对自己有一个实事实是的自我认识,关怀自己,看到自己需要努力的地方,靠自己,做个心理健康的人,所谓中年危机,就看人们如何应对,早些从心理和实践上做好准备,美好生活定会到来。人生就是每天都与“生”同在,向死而生,人生才有意义,这个过程,让自己不断成熟,珍惜光阴,珍惜亲人,活在当下,努力在当下,才能看到心灵上的宁静之光。
姜姗姗老师提到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那么注重心理健康的大环境下,从小的学习压力、长大后的工作压力,可能还有继续求学的压力。书中讲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真正的宽恕。 因为童年1克重量的阴影,没有处理好的话,长大后可能会变成1吨压在自己的心上。
作为孩子们的老师,我们应该帮助这些孩子走过心里的坎,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心智成熟之路势必充满艰辛, 但要鼓励学生必须拿出勇气去面对它。 勇气并不是不害怕;而是尽管感觉害怕,但仍能迎难而上;尽管感觉痛苦,但仍能直接面对。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就会发现战胜恐惧不仅使我们变得强大,而且还让我们向成熟迈进了一大步。
王秋霜老师讲述了她在教学方面的反思和感悟。当班级学生出现撒谎,纪律差,不按时交作业等现象的时候,与其抱怨学生越来越差,老师及时针对问题作出有效评价和纠正,课后和学生谈话引导十分必要的。在生活中常怀感恩之心,多多地换个角度看问题,尽自己所能,在身边营造轻松的氛围,对身边人、对自己都好。
杨自会老师分享了她的生活智慧。她认为优秀的老师遇到问题的第一时间是自省和宽恕。用宽恕自己的心来宽恕别人。落实到我们的教学上当学生成绩不理想时,当一个不自信的学生拼对了一个单词时我们一个肯定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当学生犯错时,我们一个充满关爱的眼神等等,这些微小的与学生之间心灵的对话,都能够治愈彼此,也能促进我们心灵不断成长。
第六组
第六组由王赫微、董巍、白璐三位老师依次分享了各自的读书感悟。
王赫微老师说到热爱自己就是最首要的教育,修行自己就是对学生孩子最首要的教育。当你加倍爱自己的时候,就会激发出一系列新的个性特征:自信、自尊、乐观、活泼、开朗、大方,而这一切都将有助于你改善目前的处境,使你得到更多的爱。
董巍老师分享了此书对工作及生活的启迪,她认为教育不能仅仅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更应关注学生内在世界的发展。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情感管理以及人际交往技能,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其次,书中提到的自我理解与内在力量的培养对于师生关系的建立至关重要。通过与学生建立更为真实、深刻的连接,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潜能,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这种深层次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白璐老师认为人生复杂多变,我们能掌控的终究只是一部分,有时候顺势而为,不断调整心态或许是让我们获得幸福的更好办法。承受痛苦是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任何人都不能回避,正是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破碎,我们才在人生的道路上敞开胸怀,不断向前。
结束语
相信通过本次交流会,我们定能在书海中寻找到答案,为人生道路注入新的动力。 最后,感谢王红军老师的引领与陪伴,感谢工作站小伙伴的积极分享,愿我们都能够收获满满,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