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中华文化的浓缩,年是中国人抹不去的心结,中国年俗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春节绝对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清水的年俗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家乡清水腊月二十三至腊月二十七的年俗。
腊月二十三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48c0fb607cd340aaa584fa290802ce51.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7871aea260fd4d34bf8c7506a69e121a.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872e1aa1b9da4d2fb80be8da7890b604.png)
小年
宋代 · 文天祥
燕朔逢穷腊,江南拜小年。
岁时生处乐,身世死为缘。
鸦噪千山雪,鸿飞万里天。
出门意寥廓,四顾但茫然。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中国传统节日,也称“交年节”、“灶神节”、“祭灶节”、“小年下”、“小年节”等。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各地风俗有较大差异,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三。
小年起源于古人对火的崇拜,属于祭祀节日。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秦汉时期,中国就开始祭祀灶神;魏晋以后,灶神有了姓名;宋代祭灶较为隆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老式土灶逐渐消失,祭灶仪式逐渐没落,人们对灶君的信仰减弱。但是过“小年”的传统被保留了下来,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习俗。民间供奉的灶神,是一对老夫妇并坐,或是一男两女并坐,就是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画像。一般贴在锅灶墙上。
腊月二十四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48c0fb607cd340aaa584fa290802ce51.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7871aea260fd4d34bf8c7506a69e121a.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872e1aa1b9da4d2fb80be8da7890b604.png)
祭灶词
宋.范成大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扫尘日,即腊月二十四,所谓“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清扫蛛网、扬尘、清洗。虽说“腊月二十四,扫尘日”,实际上从祭灶前后到年终,均为扫尘时间。中国一些地方,每年从小年起至除夕止,把这段时间都叫做“扫尘日”,也叫“迎春日”。
扫尘既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尘)布新的情感愿望,此习俗向人们传递着过年忙碌气氛的信号。这一风俗反映了中国人民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寄寓了人们美好的期盼,仍保持顽强的生命力。
腊月二十五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48c0fb607cd340aaa584fa290802ce51.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7871aea260fd4d34bf8c7506a69e121a.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872e1aa1b9da4d2fb80be8da7890b604.png)
口数粥行
[宋] 范成大
家家腊月二十五,淅米如珠和豆煮;
大杓轑铛分口数,疫鬼闻香走无处。
锼姜屑桂浇蔗糖,滑甘无比胜黄粱。
全家团栾罢晚饭,在远行人亦留分。
褓中孩子强教尝,余波遍沾获与臧。
新元叶气调玉烛,天行已过来万福;
物无疵疠年谷熟,长向腊残分豆粥。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实际上是北方人在准备春节期间必备的所有“年货”的开始。豆腐的“腐”与幸福的“福”谐音,因此豆腐代表着祈“福”。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南宋朱熹在他的《豆腐》诗中写道:“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
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究其原因还是当地的一种传说,称“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传说归传说,但“吃豆腐渣”实则是古代生产力低下,没有那么多好吃的,同时也是先民勤俭节约美德的写照。其实,在腊月二十五这一天,人们除了“磨豆腐”,因各地的差异,自然还有一些其它的风俗。
腊月二十六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48c0fb607cd340aaa584fa290802ce51.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7871aea260fd4d34bf8c7506a69e121a.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872e1aa1b9da4d2fb80be8da7890b604.png)
腊月二十六日立春
宋代 · 陆文圭
陇梅示寄江南信,我黍先回燕谷春。
忽忆少陵巫峡句,菜盘思见玉织人。
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故此称为“年肉”。腊月二十六的传统民俗是“炖猪肉”。在腊月二十六这一天,各地就有了“腊月二十六,里外洗一洗”;“ 腊月二十六,洗净禽畜屋”之说。关于腊月二十六,民间还流传着“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的说法,也就是说,从这一天起要开始置办年货了。在各地乡村,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边各村的百姓纷纷前往赶集买年货,烟、酒、鱼、肉、鞭炮和走亲戚用的礼品一样也不能少,年味已渐浓了起来。
腊月二十七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48c0fb607cd340aaa584fa290802ce51.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7871aea260fd4d34bf8c7506a69e121a.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872e1aa1b9da4d2fb80be8da7890b604.png)
腊月二十七日次江口
[明] 谢晋
出浦望斜月,隔江闻棹歌。
家从今日远,愁比昨宵多。
野烧疑烽火,乡心逐逝波。
一年惟两日,又向客边过。
农历腊月二十七过年的前夕的俗称。是汉族春节传统习俗,汉族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采购。与平日以购缺卖余为主要目的的赶集相比,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如鞭炮、春联、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
年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春节,是对世界文明的一种贡献,是送给全人类的一份厚礼。春节的魅力是中国的魅力、东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春节对中国人来说是文化盛典,对世界来说是了解中国的窗口与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