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积极心理品质————南雄市实验小学寒假暖心系列(三)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创建于02-07
阅读 84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科技革命让我们面临“千万年”未有之大变局,人工智能、数据网络信息技术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类处理事情的方式,也改变着我们的内心世界,因此我们更需要拥有适应新科技革命带来的心理冲击的品质。

        那么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孩子应该具备哪些竞争优势?美国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平克在《未来在等待的人才》一书中提出,工业革命时代,我们需要会做事的人;信息革命时代,我们需要能够处理信息的聪明人;那么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需要有积极心理品质的人,包括六项目前为止机器不如人做得好的能力。

        其一,美感。人能够产生美的感受而机器很难。机器能够根据人类的作品编写出新的作品。但我们人总会有一些突如其来的感动,会有一些震撼心灵的美好体验,而这样的能力,机器到现在为止仍然做不到。

        其二,意义感。人有意义感,机器做不到。

        其三,整合能力。人能够把各项不同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帮助我们进行思考判断,这种随心所欲的添加能力,机器做不到。机器只能按照逻辑理性,寻找关联内容,而人类可以突发奇想,把看似毫无关联的事情联合起来。我们可以把人的头安在鱼身上,那就形成了美人鱼;把猪的头安在人身上,那就是猪八戒。

        其四,幸福感。人类的快乐是有意义的快乐,而机器做不到。其五,形象思维能力。将抽象概念变成生动活泼的具体印象,这种创造力是专属于人的竞争优势。

        其六,同理心。也就是人类理解他人感情、感觉、感受的能力。两岁半的小孩看见妈妈回家东张西望,会过来问:“妈妈,你是找鞋子吗?”读懂他人的心,这是我们人类的智慧和竞争优势。

        以上是丹尼尔教授认为的积极心理品质应该包括审美感受、意义感受、整合能力、幸福感受、形象思维和同理心六项内容,而这些能力是人类最重要的积极心理品质,机器很难拥有。

如何塑造和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


(1)生理基础

    首先,我们需要物质条件。这个物质条件不是外在的金钱、时间、财富、地位,而是每个人心中的物质条件。所以心理学是唯物主义,有物质基础。产生积极的心理品质需要满足三个非常重要的生理基础。

    第一,不能长期让消极情绪过度活跃。产生消极负面情绪是很自然的保护机制,当我们看到不好的事情时,感到愤怒其实是一种保护作用,让我们能够在危险和挑战面前,激活内心的力量,努力战胜风险。如果没有愤怒的力量,他人欺负自己时也许只能束手无策,乖乖成为待宰的羔羊。痛苦也有保护作用,我们感到伤心悲痛时往往会流泪,这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并且痛苦能够让我们获得更多同情、关怀和支持。

    因此,心理学并不否定消极情绪的积极作用,而是认为我们的消极情绪不能延续过长时间。但多久算过长没有一定之规,对于个体来说,消极情绪一般延续4-5天就开始产生各种问题,延续21天可以判断为精神疾病。所以我们要学会调节和控制消极情绪,让自己不沉浸在负面情绪太长时间,否则自身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睡眠等方面容易产生很多问题。


        第二,培养孩子的积极体验能力。这个积极体验包括促进催产素、内啡肽、血清素、多巴胺四种神经化学递质的分泌,这些神经化学递质容易激活大脑神经元的网络体验器,让大脑产生愉悦的感受。

        第三,对积极情绪体验赋予积极意义与价值。这个意义包括大脑的灵性、感性、悟性、德性。比如一个大胖子吃着满桌美味佳肴,他肯定很开心,没有负面情绪,反而有很多积极情绪。但当他意识到自己今天血糖超标,血脂超标,体重    高达250千克,你觉得他还会开心吗?不会的,这就叫做意义感的加持。


(2)负面情绪调节技巧

        要产生积极的心态,一个最简单的建议就是控制杏仁核的过度活跃。以下总结出了“八正法”。

        第一,学会深呼吸。为什么吸气有作用?因为凉气进来能够降低消极情绪加工中心杏仁核的温度,从而快速改善负面情绪体验。这就是为什么在山里头,推开窗户,深吸一口气,清凉的山风飘进来,我们会觉得神清气爽。杏仁核在愤怒、焦虑、恐惧时容易充血,活跃程度增高,降低杏仁核温度能够减少其活跃度,从而调节负面情绪。

        第二,闻清香。香气也能够抑制杏仁核活动,让我们感到愉悦。中国古人就提倡君子配香,所以家里可以多准备一些香精、香油、香水、香气,孩子不开心时可以给他洗个澡、换身衣服,吸一些香香的气息。

        第三,抚摸自己的身体。抚摸什么地方?答案是膻中穴。中医认为膻中穴是情绪淤积所在。我们经常说闷得慌、憋得慌、堵得慌,其实就是膻中穴不畅。因此可以让孩子多摸一摸自己的膻中穴和肚子。很多人误以为摸肚子是吃饱了撑得慌,其实情绪的很多神经元都在腹部,所以心情好的时候胃口也特别好,二者是有联系的。鼓掌也是一种很好的抚摸方式。中国人常说击掌而呼,我们的掌心有特别多触觉神经元,不断碰撞掌心会产生快乐的情绪反应,你会发现越鼓掌越开心,越开心越鼓掌,这是人类早就掌握的调整负面情绪的方法。

        第四,抬头挺胸、向前看、向远看、向高处看。研究发现,人在低头时不容易开心,但抬头时特别容易开心。因为人类身上有一条神经通道,叫做“迷走神经。”这个神经通道发源于人类最古老的脑区脑干,通过咽喉、颈部到心肺内脏再到躯体前端。人类在爬行时,迷走神经就已经存在,不过当时它是弯曲的,人类能够直立行走后,迷走神经开始打开,能够起到振奋心情的作用。

        另外,运动、写作、倾诉、专念练习都是调整负面情绪的有效方法。心中有困楚、苦闷,多和亲人朋友聊一聊,情绪能够缓和很多。而专念练习就是让自己进入守心一处的状态。中国人练气功、练太极,强调气沉丹田,让自己的意念保持在一处地方。我们在生活中同样可以如此,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某一处,感受身体的内在变化,维持15到30分钟,就会产生积极效果。

(3)创造积极体验

        除了排除负面情绪的干扰,我们还要主动地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关于积极情绪的产生,我总结出“五施法”。“五施法”也来自于佛学,讲的是五件人类天生就做得好的事情。要让自己产生积极的体验,一定要把这些天生就会的事情做到极致。

        第一,颜施,就是要笑。人类天生会笑,即使是生来双目失明的儿童,从未见过任何笑脸,出生后第四个星期也会自发笑出来,为什么?因为笑是人的天性,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天生就有的本领和才华施展出来。

        任正非有一句名言:“一辈子装积极就是真积极。”可见笑是可以装出来的。演员为什么能哭、能笑、能疯、能闹?就是因为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肌肉和身体,产生一定的积极联想,从而得到同样的情绪体验。所以要培养孩子们积极的心理品质,产生多巴胺的奖励回路,一定要让孩子们多笑。有些家长和老师见不得孩子开心欢笑,做完作业孩子在开心地笑,妈妈第一时间过来:“还有其他作业吗?”立马中断孩子的多巴胺奖励回路,结果就是孩子永远被逼迫着学习。让孩子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多巴胺分泌产生的奖励回路非常重要。大家要知道,快乐教育不是以快乐为目的,而是以快乐为手段,快乐可以让孩子学得更好,而不是学各种东西让他快乐起来。

      

        第二,身施,就是要动。动是人的天性,人不能躺平,不能宅着,一定要动起来。因为运动会分泌大量神经递质,动起来就会产生愉悦的心情。除参加各项正式体育运动外,身体碰撞也是一种特别重要的运动。禅思、行善、利他、助人等都能让我们产生愉悦的体验。

        第三,言施,就是要说。所谓“言施”就是积极沟通。人是会说话的生物,所以很多情况下,我们的成功、快乐、崇高、幸福、伟大都是靠言语表达促成。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不愉快、挫折、打击、误解、失败也是因为沟通不当。

        当孩子遇到痛苦和挫折时,以下四种说话方法对孩子无用:

        第一是说教,孩子痛苦的时候不需要说教,不要和孩子说你应该怎么做,他需要你更多的陪 伴、支持和理解;第二是比较,孩子不愿意听你把他和别人进行 比较;第三是轻视,他很痛苦,你说没事不痛苦,这种虚伪、不真诚和他的感受恰好相反;第四是否定,不管孩子说什么,家长都要反着说,这对孩子的影响非常负面。

        第四,心施,就是要悟。我们有感受,有体验,这就是中国人常谈到的悟。悟是什么意思?“吾”加“忄”叫做“吾心可鉴”。感悟能够让我们产生意义,而意义是我们感到快乐和幸福时特别重要的心理品质。

        心施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就是福流体验,福流体验有全神贯注、物我两忘、驾轻就熟、点滴入心、酣畅淋漓五大特征。一静或一动都可以产生福流,关键要做我们热爱的事。有人喜欢集邮,他可以看着邮票半天不动,沉浸在自己的美好感受之中。有人喜欢打篮球,打到天黑都不愿意回家;有人打麻将,打到半夜都没有结束的意愿不下战场;有的企业家打高尔夫可以废寝忘食,这些都是福流的力量。

        但研究发现,一心多用很难产生福流。因为做一件事没有闭环,不知道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不清楚它的意义和价值,如果只是单纯做一件事,很难产生福流体验。闲逛无聊更不可能产生福流,因为没有挑战,没有目的,没有任务,没有快乐。我经常说我们以后不要问“你幸福吗?”而是要问“你福流过吗?”

        第五,眼施,就是要观。眼不是简单地看,而是观。“观”拆开是又见,所以有名言“历尽劫数终成佛,缘自观心”,通过“观”,能够让我们真正产生大智慧。那么如何培养我们慧眼禅心的能力?一个特别简单的方法,就是用心欣赏周围的一切事物,不是简单地一扫而过,视而不见,而是用心慢慢去看。

        在现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教育背景下,家庭教育应该更多对孩子进行积极教育,其实就是把孩子积极的心理体验作为一种手段,提高孩子各项最根本的能力,孩子在今后的成长和生活中更容易体验幸福与快乐。

        如果您的孩子有持续的情绪不稳定、焦虑不安、心情低落,或亲子关系紧张导致无法正常沟通等情况,请及时寻求班主任或学校心理老师的帮助,可以寻求社会专业机构的帮助,也可以拨打以下的心理热线求助:

国家卫生健康热线:12320

全国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12355

全国妇女儿童心理咨询热线:12338

广州市心理援助热线:020-81899120

广东省心理援助公益:020-81777652

阅读 84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