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絮语

漫天飞雪
创建于02-07
阅读 93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时间终究是留不住的。有时候不明白自己走了那么久,留下了什么?扪心自问,我真的没有留下什么,甚至连自己喜欢的文字都是断断续续、拼拼接接,难成篇章。萦绕在耳际的还是年年都在纷至沓来的那句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都到哪儿去了?至少,在每个孤独的夜晚我时常会有这种想法!

    不觉间,夜幕下的大街两侧红灯绿影倒也喜气洋洋,增加了几分喜庆和春意盎然。有时候会在手机快手里无意中打开一段小视频,合着背景音乐《春节序曲》——一幅一九八三年的旧情景便鲜活地映显在了眼前:傍晚的村庄,天空缓缓地飘着大片的雪花,家家院门上挂着红灯笼,戴棉帽的小孩儿手里拿着花炮跑来跑去,一派宁静祥和中又蕴含着无限的生机和期待……看看评论,似乎大多数人在怀念一九八三年的春节!

    人们到底在怀念什么?我的记忆里,一九八三年的光景依旧缺衣少吃,盼过年就是盼那一身新衣服和角角分分的压岁钱,除此之外再就是吃一二顿平时吃不上的丰盛的饭菜,一九八三年抑或后来的几年,一直在盼望着长大!实际上,我最怀念的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春节,因为,那正是我和我同龄人的一段芳华岁月。记得九十年代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人们的生活有了极大改善。春节前后,时令蔬菜也常见了,似乎,火锅就是那个年代开始流行的。尤其是透过电视,我们看到了外面更大的世界!那一台精彩纷呈的春晚真是年终最丰厚的一道盛餐,看完大半年之后都会记忆犹新。每台春晚我都盼着港澳台的明星登场,他们的一颦一笑、某一个特定动作都会让自己蠢蠢欲试。刘德华、郭富城、孟庭苇、齐秦……一串串响亮的名字至今记忆犹新!无容置疑,我心中最崇拜的歌星就是郑智化!那首《水手》在多年之后我还会唱起,不如意之时甚至热泪盈眶……九十年代,我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步入社会的青年,那段时光无论是阳光还是风雨,在我的成长记忆里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二千年开头的那几年也感觉挺有趣的,时不时还在斜阳下或微风里吟唱着那些关于青春和理想的歌谣,还在无尽地幻想着与众不同的那一天;在孤单的时候也会乱填一通:“风渐平,倚窗栏,谁家的娇娘?深夜盼君郎……”也许,真的是应了王国维《蝶恋花》里的那句: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不觉间,美好的时光已经渐行渐远!二千年后期直至现如今的一十多年的时光,在我的印象里如白驹过隙,似是一切都在昨天,又若沉沉的梦境一般……

    佛家一切随缘说的就是一切都得顺其自然!自然规律是每个人无法扭转的现实,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近期读了季羡林先生暮年作品,老人家在多篇文章里提到过:无论是逆来顺受、随遇而安还是笑着走,人这一段生命轨迹总得归元。

    一直在追问时间都到哪儿去了,我觉得多一半是被手机偷走的。十多年前,手机还没有智能化的时代,年三十能在短信上收到亲友们的祝福会激动不已,反复咀嚼和回味,现如今,微信强大的群发功能在一瞬间把精美的图片或视频送至每一个联系人,至于发的是什么,要表达怎样的情感都不重要了,因为来的快去的也快!自媒体流行时代,每一个人都是主角,都在世人面前展现自己不同凡响,这些无可厚非,可真正独树一帜者少之又少!问这世间万事,怎一个钱字了得?

    也许,在这时光飞转、雅俗共存的智能手机时代,静下来多读读清澈的文字,心里也就渐渐通透了。

    近期本土作家的两篇文章我是细细品味了。王延军老师的《年馍馍》还是不改他一贯非虚构创作风格,起笔就是那些温存着母亲和父亲操持家务年月里留下的深刻记忆:咬一口酥软筋道的炉盔子,不止是闻到了浓浓的麦香,还隐约看见了家人团聚、其乐融融的亲情和朴实无华、艰苦奋斗的悠悠岁月;蔡竹筠先生的《打春》文字活泼、情趣盎然,一下子牵引住了读者的目光,而后一气呵成读完,再回头细品。原来,春天是“打”出来的:“用春条一番抽打过后,春天就从地下钻出来了……我们围着裂缝转圈儿踩……踩着踩着,裂缝中就滋滋冒出泥浆来;春天又从柳树枝条上冒出来——枝条上努出一丛一丛的毛娃娘娘……”

    在文字里浮沉,也会得到片刻的宁静。至于二〇二三已在碌碌无为中疾驰而去,走过的路难堪还是泥泞都不重要了,都让随风而去。新的气息已经弥漫在大街小巷,人们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就是为了那短暂的、炫目的被亲情拥簇的一刻——春节!

       安徒生说,“仅仅活着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阳光,自由,和一点花的芬芳”!春节已经敲开了春天的大门,不久,暖暖的阳光会有、花的芬芳会弥漫在你所走过的每一处街道、田野和山川,至于自由,亲爱的,勇敢去追吧!

阅读 93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