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韵飘香 亲润童心——涝店中心幼儿园阅读分享之新年系列故事《贴“福”字的来历》

C
创建于2024-02-06
阅读 37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或窗户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这是春节的传统习俗。那么,春节贴“福”字的由来与寓意是什么呢?

推荐理由

        《贴“福”字的来历》是一本为孩子打造的中国老故事,也是一本暖意融融的成长之书,书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其文字故事自然朴素,没有夸饰的言辞,没有过剩的意绪,主题蕴含而不露,情感表达严而不烈,结构安排疏而不漏,充满了中国元素的美和力量。

故事内容

        “快过年咯!”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福”字,把家里装扮得年味十足。 

        红红的纸上写着“福”字,高高挂在房门上。

        房间里,墙壁上,大大的“福”字冲人笑。

        大大小小的“福”字贴在家里的各个角落。瞧,连厨房的米缸上,也贴着“福”呢。

        春节为什么要贴“福”字呢?故事要从周朝的姜子牙(即姜太公)说起。

        相传,当年,元始天尊赐予姜太公封神的权力。于是,姜太公手握杏黄旗,拿着打神鞭,登上封神坛。

        姜太公的妻子听说此事,立刻跑来哭闹。她伸出手,对姜太公说:“也给我封个神!”

        姜太公无奈,只好封她为“穷神”。她一听,觉得自己也成了神,开心极了。

        她高兴地问道:“既然我是‘穷神’了,那我该管哪些地方呢?”

        姜太公回答说:“有福的地方,你都不能去。”

        姜太公的妻子心想:那我应该能管很多地方呢!

        于是,她高兴地上了街。

        谁知,穷神到哪里,哪里就会变穷。

        瞧,她光顾了一家无“福”之家,全屋立刻变成茅草屋了。

        她得意洋洋地往前走,却发现,家家户户都贴满了“福”字。

        她可管的地方少得可怜!

        原来,大家纷纷在家里贴上了“福”字,就是为了告诉穷神:我这里是有福的地方,你不能进来。

        所以,直到今天,大家都有过年贴“福”字的习俗。这寄托着人们摆脱贫穷,追求幸福的愿望。

        不过有些“福”字会倒着贴,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要从清代恭亲王府发生的一个小故事讲起。

        相传,有一年的春节前夕,恭亲王府的大管家负责布置王府。他派人写了许多个“福”字,让家丁贴到库房和王府大门上。

        大管家看着王府里喜气洋洋的“福”字,心想:主子看到一定很高兴!

        这时,有个不识字的家丁手里拿着“福”字,转过来又倒过去怎么也看不懂。

        他挠了挠头,愣在原地。 

        “还不快贴!”大管家走过来,以为他偷懒不干活,大声催促他。

        被人一催,家丁也顾不了那么多了,赶紧把“福”字贴到了大门上。谁知,他把“福”字贴倒了。

        路过的行人指着“福”字,说:“看,恭亲王府,‘福’倒了!”

        恭亲王回来,听到了路人的议论,看到了大门上的“福”字,立刻皱起眉头,气得脸都绿了。

        大管家一看,吓白了脸。

        他急得直冒汗,心想:“福”怎么倒了?这可怎么办?”

        突然,大管家灵机一动。

        他赶紧跪在地上,解释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是吉祥喜庆的前兆啊!”

        恭亲王一听,念了句:“福倒了,福到了。”

        他原本绷着的脸,渐渐露出了笑容。

        大管家悄悄抬头,看了看恭亲王的表情,长舒了一口气。

        “赏!”,恭亲王一高兴,不仅没有处罚家丁和管家,还赏给他们每人五十两银子。

        渐渐地,“福”字倒贴的习俗从王府传入了寻常百姓家。

        大家都希望路过的行人能念叨几句:“福倒(到)了,福倒(到)了!”

故事讲述

05:29

下期推荐

        本期的故事推荐就到这里了,让我们一起期待下期的新年故事《元宵节》!

编辑:程天娇

校对:赵印箎

审核:田雅丽

阅读 37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