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们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为了进一步激发师生读书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成为学生读书的楷模,加快学习型校园和书香校园建设,提高师生审美修养和人文底蕴,恒昌中学组织实施教师领读计划。
领读教师
孟凡萍,恒昌中学语文教师。“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读书能让人增长智慧,能让人的思想变得深刻,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能让自己在面对一些问题时从容淡定。相约好时光,共品翰墨香。她愿将自己在读书中的点滴感悟与同学们分享,与大家共赴一场书香之旅。
推荐书籍
《杜甫传》,作者冯至,2017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诗人,翻译家,教授。直隶涿州(今属河北)人。著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等,被鲁迅称赞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1923年加入林如稷的文学团体浅草社。1925年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等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1930年留学德国,先后就读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1935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任教于同济大学。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冯至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在文化学术上颇多建树。他从上世纪20年代起,就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直接参与者,并且成就斐然。冯至先生创作的《十四行集》更是在中国新诗的写作中开创新体,独步文坛,影响深远。他既精通中国古典文学,又精通欧洲文学,他对杜甫和歌德的研究成果《杜甫传》《论歌德》在中国学术史上均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而作为教育家,冯至先生洵洵儒雅,诲人不倦,造就和培养了一大批学有专攻的外国文学、尤其是德语文学研究和翻译人才。冯至先生于我们而言并不陌生,我们使用的语文统编教材选必下册选入他的散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江上》,选自他的历史小说《伍子胥》。
《杜甫传》是一部融自己的人生经验、创作体会和研究心得于一炉的著作,也由此冯至成为继闻一多之后的又一位致力于杜甫研究、致力于向文学界和全社会传扬杜甫精神的著名诗人。他是中国文学研究家,其治学严谨认真,与其诗歌风格一样,抒情而不恣情,凝练而不怪异,《杜甫传》即此一特点的具体体现。
推荐理由
杜甫,应该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唐代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也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所以杜甫的诗歌被当代称为“史诗”。《杜甫传》的作者冯至自幼热爱杜甫,无论在什么时期,他都没有停止对杜甫人生的思考。本文就是他在思考中的节选。
读杜甫的一生,是读一个伟人的传记,是读一段令人心痛的历史,亦是一场文化之旅。杜甫一生漂泊不定。他长期沉沦于下层,有普通人的忠厚善良,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他将对自己贫困潦倒的哀叹和对国家的深刻思考结合在一起。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道出了多少人的希冀。更令人震动的是“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为了天下人的安定幸福,他甘愿以一己之身担起所有的苦难。他这样博大的胸怀以及宁苦己身而利国利民的追求不正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脊梁吗?不正是我们当代青年所需要融于血脉的精神力量吗?
阅读感悟
这本书写得平实可信,叙述诚恳而质朴,没有一般传记作品常见的过多的抒情和哲人式的评价,以至淹没了传主本身的生命历程和品格风貌,读者看到的只是传记作者用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对传主的阐释和渲染,正所谓喧宾夺主,传主本人的生平、情怀、遭际、作为,反而被叙述之外过多的虚饰之词遮蔽了。
最重要的是,读完这本杜甫传,你会意识到他与我们以前学习了解的杜甫并不完全相同。在我们的认知里,杜甫似乎没有年轻过,永远都是四五十岁甚至更大,为生活发愁,为国家命运发愁,为百姓发愁。在读完这本书后你会发现他也是年轻过的,也曾满怀壮志,意气风发。“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是杜甫《赠李白》中的诗句,此时的他和李白同样有着豪放、热烈、向上的精神。
从这本杜甫传中可以看出杜甫为国家忧愁,为人民忧愁,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他最初考虑的是自己的仕途,甚至不惜为此阿谀奉承,但即便如此他依旧没能如自己所愿的成为一名官员。可也是因为这样,他才有更多的机会和百姓接触,了解老百姓的疾苦,从而写下那些忧国忧民的诗篇。可以说杜甫是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在苦难中他的善良、忠诚、关怀天下的心态被激发出来,他的眼界开阔起来,不再是只盯着自己的仕途,他渴望国家统一,他同情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百姓,他痛恨不管百姓死活的统治者,他用诗歌来记录当时的实情,表达自己的感情。
不能说是苦难成就了杜甫,而是他在苦难中成长起来。因为只有内心善良的人在看到国家破碎,人民流离失所时才会去关心,去为他们呐喊。如果一个人本身就是一个自私冷漠的人,当看到人民生活凄惨时只会保持冷漠,更何况杜甫当时自己的生活也很艰难。杜甫在自身状况十分糟糕时依旧不忘国家人民,是因为他将关怀国家人民作为自己的责任,他认为那是他理应做的事,早期他希望做官是为了辅佐君王治理天下,后来他的诗是另一种方式的心系天下。不论成功与失败,始终抱着早年立下的志向,用生命去做最值得的事,或许这就是杜甫的诗能流芳百世的原因。
阅读指导
一是综合运用阅读方法。在阅读《杜甫传》时,可以综合运用泛读、略读、跳读、细读、精读等方式。特别是运用批注法进行批注阅读。比如在第三章《吴越与齐赵的漫游》,其中冯至提到:“这是青年时代的杜甫,这和我们所熟悉的后来的杜甫是多么不同! ”在这里,可以批注: “为什么不同? 有哪些不同?”并在下面写上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对于这本书的理解,更能激发阅读的兴趣,营造出读书探究的氛围。
二是借助图文和注释进行阅读。本书中加入了一些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资料,如冯至撰写时所做的笔记、所绘的图表等材料,冯至参加纪念杜甫活动的照片,一些著名学者有关《杜甫传》的信笺、书评等内容,都能很好地帮我我们深入理解文本。
三是进行比较阅读。历来不乏为杜甫作传的作家,也涌现出了很多深受肯定的版本。大家在阅读时可以进行参照,如洪业著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上海古籍出版社),朱东润著《杜甫叙论》(人民文学出版社),莫砺锋著《杜甫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
同学们,读书使青春展翅,知识让生命飞翔。直面生活的赐予,强健坚毅的自我,向智者汲取力量,向书籍获取智慧,让书香与梦想齐飞,让阅读与人生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