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是大年三十啦!让我们一起走进春节民俗文化小课堂,在过年的气氛中感受传统文化里那浓浓的“年味儿”,一起来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大年三十,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为“月穷岁尽之日”,故又叫“除夕”。那么为什么这一天叫做“除夕”呢,有这样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除夕传说
相传远古时期,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给人类带来很大的灾难。夕喜欢在夜晚出来活动,因此人们都靠熄灭灯火,整夜不眠,来躲避灾害。后来人们发现穿红衣,燃炮竹发出的声响,可以把夕赶跑。于是,每到年末,觉着夕快要出现的时候,人们就燃放爆竹来避邪,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祈求来年好运。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的晚上便称为除夕了。而过年大放鞭炮习俗也流传至今。
在除夕这天,中国人要祭祀神祖,要“守岁”,要燃爆竹,要讨压岁钱,还要阖家团圆吃一顿热热闹闹的年夜饭。
除夕习俗
贴春联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国人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在大年三十到来之际,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也预示着来年的好兆头。除了春联,家家户户还要贴窗花、年画、福字,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包饺子
吃饺子,也成为家家户户在年三十,必做的事情之一了。早早地起来包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包上几只带有花生或其他果仁的,甚至一枚小小的钱币,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压岁钱
在春节期间由长辈在年三十晚上零点后发给晚辈的红包称作压岁钱,寓意“压岁祈福”,其寄予了长辈对少儿们成长的美好祝福。
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团年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年年有余)等以求吉利。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末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守岁
守岁,又称照虚耗、点岁火、熬年、熬夜等。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守岁谓之“燃灯照岁”,即大年夜遍燃灯烛,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守岁亦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在这阖家团聚,万象更新的日子里,萌想家幼儿园全体教职工向所有大朋友、小朋友们致以新春的问候,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
阖家欢乐,幸福安康;
龙年大吉,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