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之旅

东校场
创建于02-05
阅读 279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女儿单位组织员工到哈尔滨开年会,正好两个小外孙都已放假在家,于是我们就跟着“蹭”了过去(当然我们所有的费用都是自掏腰包的)。

        到哈后的头一天,女儿开会无睱顾及我们,于是我们自己先去哈工大“溜达溜达”。

        哈工大的前身是1920年苏联办的“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至今已是百年老校了。最初的办学宗旨是为当时的中长铁路培养专门的工程技术人才,只有铁路建设和机电工程两个专业,在经历了苏联人,日本人,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时期的一系列发展变革后,又陆续的融合了其它的国防军工顶尖专业,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我国航天国防领域的领跑者,我国的各类中远程洲际导弹,以及航天发射等工程领域哈工大都是不可替代的重要参与者,被外界誉为“世界上唯一具有核打击能力”的学校。

我的两个外孙与哈工大校园中摆放的我国东风二型(DF-2)中近程弹道导弹(实物)合影。该系列导弹已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退役,早已无密可保,如今只好放在这里供游人参观。

CZ—长征系列火箭,哈工大参与了该系列火箭的整个研发过程。

        顺便说一句,哈工大的校园可真是大的很呢,校方专门开通了校内的公交车线路,供学校员工和学生们日常学习工作生活需要(免费刷卡乘车)。我们从学校的对外食堂吃完饭后,本来要想走着去到学校南大门坐车回家,保安一听连忙摇头咋舌说不可能,你们就坐学校的公交车吧,外来人上车每人一元,果真曲里拐弯车走了近十分钟才到。

东北虎园的老虎。哈尔滨东北虎园中豢养了400多只这样的老虎。雪地里三五成群都是年富力强有自身生存能力的老虎,一些兜里有闲钱的游人从小贩手中买活鸡(一只80元)丢进去,看着它们残忍的将鸡撕碎,这也锻炼了它们的野外捕食能力。还有一些“年迈退休”的老虎则是被供养在温暖舒适的单间悉心照料了。

       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是所有冬天来哈的游客的首要目的地。这里的冰雕名闻天下,名不虚传,名副其实,名扬四海。甚至美国驻华大使也专程赶来被其魅力折服,惊诧莫名赞不绝口。

        这座雪雕高有十米。

冰雕是这个大世界的正题。整个大世界里类似于这样高大威猛的冰雕举目抬头比比皆是。我的注意力集中在兴奋不已满地乱跑的孙儿身上,没顾上拍几张照片,颇有遗憾。

排了一个小时的队,终于坐上了120米高的摩天轮。这是在摩天轮上拍的俯瞰照,有闪光灯打在吊篮玻璃上反光的干扰。

关闭闪光灯后的拍摄。

哈药六厂,也是哈尔滨的必须打卡地之一。该厂的建筑设计对标了巴黎的凡尔赛宫,集古典主义、巴洛克、洛可可风格于一身,既有早期的欧式建筑元素,也有后来的苏联风格和现代工业建筑特色,精美绝伦,无懈可击。猛一看还以为又是上个世纪初期苏联人的手笔,后来才知道乃本世纪的2004年建成投入使用的。哈葯六厂有钱。

哈药六厂办公楼

哈药六场大门

办公楼上的欧式圆顶建筑

院内的一座古色古香的……亭不亭房不房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一楼接待大厅的巨型吊灯。

接待大厅里的装饰---欧式雕塑。这下可看出国人含而不露的故做扭揑了。

大厅墙上的一幅油画,该画名称为《搭弓箭的海盗》,创作于公元1650年。这样的宝藏级古画哈药六厂收藏了不少呢!

富丽堂皇的办公楼走廊。

哈药六厂的四层,五层是专门的版画展区,不知道版画和制药有什么必然的内在联系,但是这个版画展据说在全国都很有名。水平很高,值得一看。

而这幅版画很有文革色彩。

版画之一,真的是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巧夺天工。

版画之二

版画之三

版画之四

版画之五,以上是出自同一位艺术家之手,似乎创作素材也是同一个人物。

版画之六

版画之七

19世纪苏联贵族的马车(应该是仿制品吧)?

纯铜大门

侵华的日本人731部队遗址。臭名昭著,恶贯满盈,罪行累累,罄竹难书。

这里也是来哈尔滨的必须打卡地之一。

哈尔滨的中央大街,更是必须的打卡地。我们是晚上来到这里的,人山人海,比肩接踵,车水马龙,喧嚣鼎沸(呵呵,这是条步行街没有车)。这条大街上最著名的是马迭尔的雪糕冰棍。

圣·索菲亚教堂。在中央大街南头的不远处。

这个教堂也是另一处哈尔滨的地标性建筑 ,晚上教堂大门不开,却有许许多多莺莺燕燕的美女冒着零下20度的严寒,身穿薄纱在这里拍“美丽冻人”的靓照。

爱的天使

爱的天使

爱的天使

爱的天使

爱的天使

爱的天使

爱的天使

爱的天使

爱的胖天使

爱的胖天使

嗯?还有黑翅膀的天使?!

还有拍结婚照的。

狗狗这是要过年还是要出嫁?

哈尔滨的雪博馆,与冰雪大世界一江之隔,座落在太阳岛上,不同的是这里只有雪雕。也挺好看,但人气比冰雪大世界要逊色的多了。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都是动辙三五米高的巨型雪雕,我们临走前最后浏览了这里。

巨型雪雕

巨型雪雕

2025年的亚洲冬奥会将要在哈尔滨举办,这里已经有了隐隐约约的亚冬会气氛。

回眸一瞥的哈尔滨火车站。再见了,冰天雪地中的哈尔滨!

       哈尔滨给人的直接感觉就是一个字,冷,真冷,太他妈冷了!北京的气温是零下4度到6度,而哈尔滨的气温是零下26度到零下18度。这里每年有六个月的取暖期,实难想象常年生活在这里的本地人是怎样熬过这漫长的冬季啊!

        我们去的时候是坐高铁,上午十点多开车下午四点就到了。而回程是坐“绿皮车”Z16次到北京的,第一次坐这样的车:哈站晚上九点多开车后竟一站没停疯狂的跑,早上七点多就到京了,真的是名符其实的“直达特快”啊!一千多公里不停的跑,不怕把电机烧了呀?这在其它“直”字头的火车上可从来没见过。

        我曾经在1978年的秋末初冬出差来过哈尔滨,好巧不巧临走上车时竟然在车站广场遇到了一位大学同学(应该是我们的班花了),时间仓促仅仅打个照面便挥手而别了。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沧海桑田物是人非,那位女同学,你还记得当年这一幕吗?

阅读 279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