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生在红旗下的幸福少年,没有百年前的敌蔻入侵,有的是作为中华儿郎的底气;我们是生于21世纪新时代的幸福少年,没有饥饿挨冻,有的是见证盛世繁荣,家乡翻天覆地变化的经历。
逝去的是硝烟,不灭的是精神。每一个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地方,都值得我们去看看。逝去的是家乡农村的贫穷和落后,见证的是繁荣富强新农村。2月5日,晨曦小学五(3)中队星火小队来到板桥镇,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感受家乡的蝶变,汲取奋进的力量。
寻访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位于板桥镇板桥自然村中部,曾有一幢始建于清末年间的宅院,战争年代,作为新四军伤员的临时急救站,发挥过重要作用。由于宅院年久失修,岌岌可危。2009年开始,板桥镇政府在保持原建筑形状,不改变朝向及面积的情况,对其进行保护性迁移,并改名临安新四军历史纪念馆。
一进大院,我们就看到了曾威震江南的郎广军区司令员、“老虎团”团长刘别生将军戎装骑马的铜像,铜像后的墙壁上,是两幅刻画新四军的墙绘,右边是“打日寇惩顽军”,概括了新四军的两大功劳和使命,左边是“好男儿去当兵”,形象地反映当时临安人民踊跃参加新四军的感人场面。我们看着他的生平事迹,顿时让我们肃然起敬。
纪念馆里,共设五个展厅,“铁军纵横”是对新四军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的框架回顾和展示;“铁军医务”结合板桥新四军伤员急救站历史,展示新四军的战地医务和战地救治;“抗日烽火”是新四军抗日的著名案例回放,以及天目山区的抗战往事;“天目军魂”是新四军在临安的全景记录,特别是新四军主力1945年2月到6月在临安的活动轨迹和影响;“宣誓厅”为参观者缅怀革命先烈,宣誓宣讲的励志所在。
重温革命历史, 瞻仰极其珍贵的图片、报照、地图、表格、文献、档案等革命历史文物,重温新四军当时军民同舟共济、艰苦奋斗的曲折历程,学习新四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顽强抗战的光辉历史。
“天目军魂”全景记录了新四军在临安、特别是新四军苏浙军区1945年2月至6月在临安的活动轨迹和影响。
一面墙的英雄人物名字,熠熠生辉。
“铁军医务”结合板桥新四军伤员急救站历史,展示新四军不遗余力,用最简陋的武器救治每一位伤员。
铁军铁纪、将士风采、战士英姿给我们留下来深刻印象。此刻,让我们立正稍息庄严地向铁军战士们鞠躬敬礼。“铁军精神”也将指引我们都是学习和生活,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应时刻奋斗,为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好好学习。
走进“美颜”后的家乡,感受她的蜕变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天的板桥全力美丽城镇项目的建设,正演绎着旧貌焕新颜的华丽转身。道路宽敞,随处可见的新房别墅,健身器材,亭廊......特别是文化大礼堂让我们不惊感叹不已!
走进花戏村文化礼堂,宽敞明亮,各种设备齐全。有专门的阅览室供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有专门的妇女儿童驿站,方便服务村民;还有红色教育学习区域,让军魂扎根在每个人的心中永不褪色……
文化礼堂是一个地区文化,历史,传统和艺术的集合,也是村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登上花戏台,与我们的戏曲文化有了个初体验。不禁感慨这乡村大舞台一点都不逊于城市的。
接着我们来到一直有“文武上田”称号的上田村,它文化底蕴深厚,其中以书法和武术最为闻名。
走进三治书院,浸润在浓浓的书法氛围中,据说这里的村民老老少少都喜欢书法,书法学习蔚然成风。上田十八班武艺,了解兵器介绍 ,摸一摸兵器,感受武术的博大精深。
活动感悟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队员们感受颇深,一起来看看吧!
这里每一处的变化,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诗意般的板桥情结。时代的发展让家乡生活更美好,让乡愁更醇厚,岂一个“美”字了得!我们现在和平安宁的生活,是革命前辈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作为党的阳光下哺育的花朵,我们更应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