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二小“名校+”:2024寒假阅读】第19期教师课标学习分享(杨典)

杨典
创建于02-05
阅读 51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读一本好书,添一份雅趣;

 读一本好书,长一份才智;

 读一本好书,享一份快乐;

 读一本好书,乐一份心境。

       自2022版新课标面世以来,我通过自主学习、团队学习、线上学习、阅读文字及听取讲座等多种方式,从两版课标的主要变化到新概念的了解,从学习任务群到单元整体教学,从课程内容到课程评价……我一点点内化对新课标的理解。

一、重视核心素养,体现课程育人价值

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义务教育语文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第一方面是文化自信,要求学生热爱国家通用文字,认同、热爱、继承中国文化,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第二方面是语言运用,要求学生具有良好语感,形成个体语言经验,有正确、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在实际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语用环境中领略到汉语言的文化之美,特别是结合课文的关键词,优美句,让学生在学中悟,悟中用。第三方面是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要有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的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是在“提出问题”发展的,我们教学时不仅要向学生提问题,还要引导学生多提问,把学习的过程变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生在问与答中养成积极思考,探索创新的好习惯,学生这种思维能力的提升能迁移到各方面的学习中;第四点是审美创造,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以学习任务群为抓手,整体规划学习内容

新课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一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两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这要求教师在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的基础上,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根据学情和教材内容,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把握学习难度,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我们应该深刻意识到要掘弃机械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创设连接生活与教材,促进深度学习的语文场景,让课程学习、课程评价情境化。至于实践性比较强的任务群,注重培养的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明交际的习惯。碎片化的知识学习,已经无法提高学生适应21世纪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而学习任务群则是具有综合性的学习理念。

“教-学-评一致性”“情境创设”“任务驱动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我就按照我对学习任务群的理解,设计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这是一个特殊的阅读策略单元。阅读策略单元主题清晰,目标明确,课文都是围绕习得这一阅读策略而整体编排,让学生在单元整体的学习体验中有层次地内化相关知识、掌握具体方法,抵达深度理解,非常适合做大单元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从感受提问策略大胆提问,到学习多角度提问,再到筛选问题,最后到综合运用提问方法尝试独立阅读,渐次推进,都是为了有梯度、有层次的逐步达成单元大目标——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培养问题意识,提高阅读能力。

         根据单元内4篇课文的目标和侧重点,结合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在大情境下这样架构任务:

         这样的任务设计我们希望做到板块与板块之间,有清晰的关联性、层次性和进阶性,从大胆“我要问”—学会方法“我会问”—迁移运用“我爱问”,能够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建构整体性的学习体验,从而真正实现对知识、技能、方法的理解和内化,最终迁移运用,养成习惯,形成素养。这样的大单元活动设计,环环相扣,具有层次性和阶梯型,使每个环节的学习目标都非常清晰,前后联系紧密,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切实保障单元教学大目标落到实处。

三、科学使用教学评价

2022版“新课标”倡导过程性评价,重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在大单元教学设计时,还要遵循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围绕任务设计学习活动的同时,把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的评价嵌入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教师也能够从学生地表现中得到学习反馈,及时给予有针对性地指导。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我会走下讲台,倾听学生讨论的声音,给学生提示思考方向,鼓励不敢大胆表达想法的学生,对热烈讨论的小组给予肯定,让学生乐于合作。过程性的评价不应该设定“某种标准”,而是因人而异的评价。应重视增值评价,关注学生个体的进步幅度。对于学习成绩和习惯欠佳的学生,每当他们表现出一点进步的迹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如坐得端正,大胆举手,答对了一个简单问题等都应该大力表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对于表现平平的中等生,教师应以敏锐的目光发掘他们的闪光点适时予以肯定;对于思维敏捷、成绩优异的学生,则要慎重表扬,注重引导他们进一步地提升。唯有如此,教师的表扬才显得“物有所值”。

任何事物都是推陈出新的,教育也不例外。要想把教育做得好,就要不断地学习。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会坚持终身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勇于面对课程实施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立足教学实践,增强自身实践智慧,提高教学能力。以“新”为依,以“课”为主,以“标”为准,路未尽,行不止,愿我们都能提质增效,知行合一,育人之路,越走越远。

供稿:杨典

供图:杨典

审核:徐秀萍


阅读 51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