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侯官先贤足迹,探访阳岐严复故里”——福州第十六中学弘毅1班阳歧村严复纪念馆研学实践活动

陈韵丞
创建于02-04
阅读 132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沿着蜿蜒曲折的叉溪,走过古色古香的午桥,穿过风光绮丽的阳岐村,我们十六中弘毅级一班大部队来到了这座具有历史价值,作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严复故居,探寻严复的思想文化内涵。

       走进故居,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大夫第”的牌匾,这三个字纪念的是曾当过朝请大夫、朝议大夫的严氏入闽始祖严怀英,是福州仅有的一块牌匾。


       我们跨过门槛,走过庭院,步入厅堂,其间的多幅楹联、字匾与一幅置于中央的严复油画像吸引了我们的注意,我们默默观阅,心中感叹。

       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原名宗光,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民族复兴而努力。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中国近代思想启蒙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名人留下了他们对严复的感佩。

         随后,我们来到各个展览厅,从讲解员的口中,我们得知许多关于严复的故事。

         严复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回国后,被聘为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教习。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在天津《直报》发表《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章,主张变法维新、武装抗击外来侵略。1898年光绪帝命严复来京觐见,阐述变法主张;改捐同知;撰《上光绪皇帝万言书》。

       从1896年起到1908年的十几年间,严复不仅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还有亚当斯密、孟德斯鸠、斯宾塞等人的著作。这些西学经典给国人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天演论》在20世纪初的中国,犹如石破天惊,当时引发了举国疯狂的阅读潮流。直到现在,翻译界也遵循着他提出的翻译"信达雅"原则。

        1912年2月,严复受聘京师大学堂,任总监督。当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严复转任校长,遂成为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走进严复书房,只见他的铜像端坐于书桌边,桌上摆着书籍和笔墨,墙上挂着他的字画和对联,他正在奋笔疾书,一张张纸页被他赋予了精魂,在空中翩翩起舞,为全中国带去思想上的生机。

        1921年,严复先生与世长辞。而同时,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革命先驱们接过了他“爱国”与“科学”的火炬,带领中国人民摆脱黑暗,奔向光明,得以解放。

       一眨眼,活动接近尾声,我们心怀不舍与意未尽的心情跨出门槛。如果说阳岐村是一本书,那么严复故里就是其中最具浓墨重彩与历史底蕴的一章。在这里,我们有了新的思考,关于传承严复先生一生勤奋刻苦,不断学习进步,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将这种精神一代代传承,让其在我们的思想文化中熠熠生辉,在时代潮流中闪耀出真理的光芒✨

00:17
阅读 132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