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送教,与爱同行——夏庄、刘官庄组送教上门纪实

刘慧君
创建于2024-02-04
阅读 27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残疾人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为切实保障每一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促进家校协同育人,莒县特殊教育学校于春节前开展了“送教上门”活动。老师们带着温暖与柔情呵护着每一个孩子孱弱的心灵,让这些孩子不在学校也能享受到学校的教育和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送教五组在宓宝芬副校长的带领下,踏上了前往夏庄、刘官庄的送教之旅。我们与卿奶奶进行了亲切的交谈,详细了解了孩子认知、感官、语言、活动等方面的情况,也进一步明确了今后送教上门的主要方向。

       越看到期待的老师上门,心情十分地激动,主动与老师问好。我们根据越的情况,耐心地教越认识水果、蔬菜等等。越特别好学,幸福的笑容洋溢在越可爱的小脸蛋上,越学得可开心了,最后依依不舍的和老师们说再见。

       随后,我们来到昊家中。董老师耐心地与昊进行沟通交流,判断昊的学习能力,昊手上肌肉比较弱,我们就手把手地教他写字、划线,昊的乐学态度也感染了老师的情绪,老师教的用心,孩子也学得认真,开心地接受了学习的挑战。

       康是一名重度的自闭症孩子,在一次次的送教过程中,我们发现康对音乐、乐器和球类非常喜欢,所以我们因材施教,合理制定适合康的送教内容,激发了康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缓解了康的情绪行为问题,为康送去了温暖和陪伴。

       短暂的学习互动,给孩子的生活增添了色彩,除了学习知识,康复训练指导也是送教上门的重要教学内容。

       宓校长细心地给诺进行手部肌肉和腿部肌肉的按摩,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指导家长给孩子做康复训练,家长十分认真地听取老师的建议,积极配合,并一再对学校表示感谢!

       记得初次见到哲、祥两兄弟时,他们像快乐的小天使,总是面带微笑。但在访谈家长和评估时,我们发现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不会自主进食,不会穿衣系扣,无法独立如厕(无法提起裤子),这些与其精细动作和手部力量较弱均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将其确定为送教主题,并设置了相关康复训练任务(如舀汤圆、夹小球、插蘑菇钉、撕纸、拧毛巾、拧瓶盖、传递篮球等)分阶段由易到难实施教学。随着送教次数的增加,他们的精细动作水平逐渐提升,自理能力也有了较大改善。每次来,孩子奶奶总是激动地向我们表示感谢,相信送教路上只要我们认真地浇灌、细心地呵护,总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宓校长教健趣味识字。宓校长指着卡片上的汉字,引导健一起做着相应的动作,健有模有样的模仿着,长大嘴巴努力发出声音。离开时,宓校长还特意叮嘱健奶奶:“平时一定要让孩子坚持识字,学习汉字不仅能让孩子更好的表达需求,对孩子以后的成长生活一定也会起到重要作用。”

       每次见到晨,她总是骄傲的对妈妈说:“老师来看我啦!”看到晨满脸的开心与期待,我们感到无比欣慰。我们和晨的妈妈了解了晨近期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和晨聊了聊近期的生活趣事,以便进行心理辅导工作。上课时,我们以晨生活环境周围的事物作为切入点,让晨自然而然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经过老师耐心的教学,晨对我们的提问对答如流,这也使她对学习增添了一份信心。

       每一次,宸都充满期待,喜欢老师的每一次上门送教,努力练习走路的姿势,努力学习一笔一划。家长激动地对老师说,孩子进步很大,刚开始只能辅助走,现在能独立走一小段路了,这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突破,孩子的进步得益于老师的付出。孩子每次训练都有收获,有成长,都喜笑颜开,家长也表示真心的感激。

       每一次出发都是一份期待,每一次送教都是爱的传递。送教上门的最大意义在于保证每一个生命得到关爱,尊重每一个生命的权利,理解每一个生命渴望的教育。“送教上门”任重而道远,实现教育公平对于学生个人、教师群体,乃至整个社会来说,都有着诸多长远的意义。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不论路途远近,不论严寒酷暑,莒县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们都将风雨无阻,步履不停,全力以赴地为孩子们送去温暖,送去关爱,为需要送教的学生托起美好的明天!

阅读 27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