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讨苦吃”的果实最甘甜

红蓝融合.鲁霞客
创建于02-04
阅读 27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苦”是一个形声字,“苦”的本义是指苦菜。如《诗经》中说“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苦味令人难以接受,由此也引申为难受、痛苦。“苦”,还有竭力的意思。

    人的面相就是一个“苦”字,这不是我发明的,清代学者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说:“人面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我的理解是,人只有吃过苦,才可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

    中国的“吃苦文化”别具一格,这是中国人对于吃苦的独到心学。“苦味能养心,更能坚固五脏六腑”,这是《黄帝内经》的经验分享;“苦其心志”,是孟子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备好的台阶;“梅花香自苦寒来”“诗书有味苦后甜”“学海无涯苦作舟”,是文人们直抒胸臆的生活心得;“吃苦就是吃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老百姓对生活的亲身体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更是共产党人实践出来的“吃苦文化”精髓。“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苦不好吃,大多人希望不吃最好、尽量少吃。但对于党员干部而言,甘于吃苦应是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要求,党员必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从某种意义上说,吃苦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奋斗一辈子,吃苦一辈子,自己两手空空,而把价值几个亿的森林留给了大山里的群众。他曾讲过:“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

    追求卓越的人总是“自讨苦吃”,最终吃出的是人生大补。"苦,大咸也”,五味之中,人们最不愿接受的一味就是苦。不过,吃苦就是吃补,古今中外不少名人都是在自讨苦吃中成就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苏秦悬梁刺骨、匡衡凿壁偷光、勾践卧薪尝胆,海伦-凯勒敢与不幸叫板、贝多芬愈挫愈奋等,都是自讨苦吃终成大器的典范。青年毛泽东一直在“自讨苦吃”:烈日炎炎的三伏,坚持晒“日光浴”;北风呼啸的寒冬,坚持作“冷风浴”;电闪雷鸣的雨中,坚持搞“雨淋浴”。回味这段经历时,毛泽东常常提起“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古训。有哲人说,苦是人生宝贵的补药,吃苦能补精神、补信念、补品格、补才能。很多人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于聪明,实际上,真正的聪明人,就是将苦难熬成了蜜糖的人。正如著名学者王国维所阐述的三重境界:始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继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终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追求卓越的人不怕吃苦,就能够苦出真才实学、苦出宝贵机遇、苦出累累硕果。

    “自讨苦吃”是一种智慧的成长方式,更是一种奉献的人生境界。    网上曾流传一句话:平庸者躲避痛苦,优秀者不怕吃苦,杰出者自找苦吃。真正优秀的人,都是在苦难中修行。认知能力越高,越喜欢吃苦。习主席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白天不由自主地跟乡亲们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打坝、挑粪。晚上自讨苦吃,点起煤油灯,经常通宵达旦地阅读。他本来在军委大机关工作,非要自讨苦吃从基层领导一步步干起,以亲身经历说明了“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的道理。实际上,一个人最智慧的成长方式,就是要主动经过苦事、难事、复杂事、棘手事,进而开眼界、长见识、励斗志、壮筋骨,获得持续成长的源动力。自讨苦吃更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吃苦就像一个“过滤器”,能将一个人的私心杂念过滤掉,从内心升腾起无私奉献的理想追求。张桂梅自讨苦吃扎根贫困山区40余载,帮助近2000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自讨苦吃36年,凿通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让老百姓不再为缺水发愁;科学家南仁东,自讨苦吃勘探1000多处重峦洼地,终于找到安装“天眼”的最佳位置。

    “自讨苦吃”不是为吃苦而吃苦,而是为了心仪的事业甘愿吃苦。“自讨苦吃”不是无可奈何地被动受苦,也不是刻意找事地盲目吃苦,而是笃定认准的事业心甘情愿地吃苦。中国古代有句话叫“行事如箭”,就是说人做事的时候要像射箭一样,有一个专一的、聚焦的目标。我这几年见识了一个鲜活的现实案例,那就是“红蓝融合”。红蓝融合的探索者,在很多单位谈网色变、断网为上的情况下,认准了习主席“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的指示,选择了带领官兵进行思想和行动的“双过关”,创建了“红蓝融合”理念,落地了“我们的天空”公众号,这在当时是冒着较大风险的。然而,在创建者看来,与习主席指示对表、与相关法规对照、与官兵对接的“红蓝融合”,是一项功在强军强心、利在胜战胜敌的伟大事业,面对一些不解和质疑,“红蓝融合”探索者做出了“两个宁可”的坚定回应:“宁可拎着“乌纱帽”干事,也不捂着“乌纱帽”做官,宁可满身泥泞爬到河对岸,也不衣冠楚楚站在河这边。”价值判断,当机立断;利害判断,优柔寡断。前者关注的是“该不该干”,后者注重的是“愿不愿干”。我想,能讲到和做到“两个宁可”的人,是真正有战略视野、战略远见和战略定力的人,因此才会生发出超然物我的人生格局和气象。


    “自讨苦吃”的韧劲来自“自得其乐”,吃苦得来的果实最甘甜。“自讨苦吃”与“自得其乐”看似相反,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是一种“因果关系”。由于竭尽努力地主动“讨苦”,才可能顺理成章地收获“果实”,这种苦后的甘甜才能让人“自得其乐”。荒漠中的仙人掌果,有着“沙漠中的甘露”之称。然而,它的甘甜是因为经历了自讨苦吃的生长过程。沙漠中土壤贫瘠、气候恶劣、水资源稀缺,仙人掌果为了生存,它的身体进化出了刺,以防止水分流失和动物的啃食,因此获得了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如果说,“红蓝融合”探索者的自讨苦吃,只是限于“在其位、谋其事”的担当尽责,这还是可以理解的。难得的是,探建者离开“红蓝融合”的实践岗位,仍然自讨吃苦地把自己的精力资源用在这项事业上。没有一个人编制,没有一分钱资金,没有一丁点回报,就靠着对“红蓝融合”事业的钟爱,靠着以身作则的投入,吸引了一大批包括我在内的志同道合积极参与,这其中的创建者与参与者,需要吃的身苦和心苦是可想而知的。不过,真像那苦后的“仙人掌果”,如今的“红蓝融合”已成为享誉全国全军的响亮品牌:从破茧探索的1.0版、体系深化的2.0版、聚焦联合的3.0版,到军民融合的4.0版,形成了“一个理念、四个品牌”,收获了5000万“粉丝”、500亿阅读播放量,“红蓝融合”荣获全军军事理论成果奖一等奖,已进入军地高校教学科研实践,形成了一大批现象级案例。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的行为和选择,可能让人不解,甚至让人觉得他们是在“自讨苦吃”。不过,出于一种对信仰信念和使命责任的坚定执着,便可以达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自得其乐”之境。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就,七分靠信仰,两分靠经验,一分靠知识。有了信仰,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行动力,信仰越大,成就越高,最终苦出来的果实却是最甘甜的。

阅读 27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