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是中国最为古老、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郭沫若有云:“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雄厚,今见南方之刻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趣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剪纸在中国是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是一种流传很广的民间艺术形式。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墙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门上、灯笼上等,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
剪纸艺术的许多优美造型都蕴含着较深刻的象征意义,大体上有谐音和喻义两种形式。
一种为谐音:民间俗称为“口彩”,是在所谐之物的生命内涵上人为添加的吉祥寓意。另一种为借物喻义:在我国的剪纸作品中常借动物、植物等形象表达特定含义。
龙被中华民族认为是最吉祥的神物,是威武和力量的象征,为万物之灵,是最高祥瑞的艺术形象,为万物之长。老百姓在喜庆的日子里也要张贴龙的图案,还要舞龙灯、划龙舟,给孩子起名字也愿意用上“龙”字。龙作为“四灵”中最大的吉祥物,逐渐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非遗传承,技艺传世,文化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