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移花影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是“破茧成蝶”还是“羽化成蛾”——由《小毛虫》课文改动引发的思考

创建于02-03 阅读615

《小毛虫》这篇课文,大概是我从教以来研究次数最多,用时最长的一课了。期间课文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却让人觉得不太能理解。

三年前,在组内上公开课。我第一次选择讲这篇课文。之所以选择小毛虫的成长故事,就是因为他耐心等待的乐观态度,和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的积极向上吸引了我,终于迎来了“破茧成蝶”的美丽一刻。让我觉得很有激励意义。

这时候。课本插图还是一条胖乎乎的小虫子和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课后题也明确标注了小毛虫变成了一直蝴蝶。一切似乎都是生活里的常识,也没有产生什么歧义。就这样,我第一次带着孩子们学习了这个故事。伴随着《隐形的翅膀》那优美动听的旋律,我告诉孩子们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潜力,只要我们一直坚持不懈,努力向上,就会等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美丽时刻!

时间过去了3年,我又带了二年级。这次准备参加讲课活动,正好要求从下册选题,我毫不犹豫又选择了这篇课文。它似乎真的给我莫大的鼓舞。这是第二次研究这篇文章,观摩了不少名师课,查找了不少的资源资料。可是我发现文本内容却有了一定的变化。

插图的小毛虫身上长满了刺,是一只名副其实的“毛虫”了,而蜕变后的蝴蝶却是接近叶子的绿色了,不再那么的“色彩斑斓”。这时候,大概就是有人质疑,毛虫是否能变成“蝴蝶”了吧!于是课后题里也去掉了文字,“毛虫”“蝴蝶”的名字直接删除。只留下图片让你去自由发挥吧!

这时候我听了一节名师示范课,直接给孩子做了纠正,当老师提出问题,这只不起眼的小毛虫变成了什么?毫无疑问,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蝴蝶”,这时候老师纠正了,变成的是飞蛾。看到这里我就疑惑了。为什么要从科学的角度去学习童话故事呢?童话里难道不应该是充满了神奇想象,无所不能的吗?

当我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在对比大大小小的昆虫和小毛虫的时候。也参考了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源。很多都有蜘蛛。我当时还有些纠结要不要用这些呢?毕竟蜘蛛不是昆虫,这是不是不够严谨,会误导孩子呀!但是转念一想,这毕竟是童话故事,小虫子都能有自己的思想了,还用那么较真吗?然而,现在却因为小毛虫变飞蛾,小肉虫变蝴蝶,又来开始产生争论了。下一步课本上也得改过来了吗?真的有些费解!

正赶上县里大集备的任务,我正好负责这一课。拿到新课本,我就第一时间翻到了这一课。果不其然,“蝴蝶”真的被换成了“飞蛾”,而插图也只剩下开头一条孤零零的“小毛虫”。连“茧子”都被删除了。课后题也是一张图片都没有了。留下充足的空间让人去想象吧!

以前备课,都喜欢拿小毛虫和美丽的蝴蝶图片来做个直观的对比,用巨大的反差开启学习之旅。但是现在,要加个飞蛾,在学生的观念里,好像不算美丽,甚至学生没有听说过。我从网上找了半天,也不知道选择什么图片合适。

找了一张还算美丽的图片,可是却缺少了“色彩斑斓”。但是在自己的潜意识里,飞蛾还是没有蝴蝶更吸引人。可能是我太孤陋寡闻,了解的飞蛾不够多吧!

当时上课,我是趁着儿子睡觉,花了老半天画出来的板贴。真的是费了不少功夫,涂了多少颜色来突显蝴蝶的美丽!可是现在,蝴蝶就这么被删除了。我在想,这本就是一篇译文,也写了选做课文有改动。如果真的是毛虫或者肉虫的原因,我们直接改成小虫子不好吗?我是觉得比把蝴蝶改成飞蛾更好!这样孩子们学起来更好理解,更符合他们的认知呀!我们从来都会用“破茧成蝶”来激励人,但是现在我们说什么,羽化成蛾?我们不能追求一成不变,但是课本上字词和图片改来改去,真的让人觉得没有太大的意义。

在学校值班,顺便备备课,写点与教学有关的思考。不管怎么样吧,有思考,有总结,就会有进步吧!

阅读 61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