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传 永不褪色的优雅》--2024第四本

二中刘强
创建于02-02
阅读 121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也许是因为放假而心归于安静,又或许因为能够陪伴而感到安心,与小女安安静静的读书带来的愉悦感竟找不到一个词语能够形容。

       《杨绛传 永不褪色的优雅》是杨大夫所买不多书籍中我所喜欢的一本。虽然全篇文字无华丽的词藻,优美的句式,却被最普通的文字深深的吸引,颇感动于杨先生与钱钟书先生之间的伉俪情深,相濡以沫。两位先生自清华认识,到相伴出国求学,最后回到战乱的祖国与家人一起面对苦难,实在是感动于他们的彼此包容和相互扶持。

    “在杨绛还未出院时,钱锺书一个人在家,可谓状况百出旦有情况出现,他便会向妻子汇报,无一例外会以“我做坏事了”开头,比如“我做坏事了,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我做坏事了,把台灯弄坏了”;“我做坏事了,门轴两头的球掉了一个,门关不上了”……杨绛听罢,只说一句“不要紧”,便可轻易缓解丈夫的不安。在他看来,只要妻子说了“不要紧”,那就一定不要紧,无须再多担心。等杨绛回家后,桌布又焕然一新,台灯也照常工作了,门也修好了,所有问题都一一解决好,轻易摆平了所有状况。

      有一次,他额骨上长了个疔,很长时间都没能好,杨绛便对他说:“不要紧,我会给你治。”然后,她从护士那里学会了热敷疗法,每隔几小时便敷一次,几天之后,果然好了,甚至都没有留下丁点儿痕迹。从此,“不要紧”这三个字变成了他的定心丸,这是对妻子的信任和依赖。”

                  《爱有结晶》部分文字  118页

    “不要紧”,简简单单三个字能够成为钱钟书先生的定心丸归功于妻子杨绛先生一直以来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信任和依赖则是必然之果。就像序中所说,甘愿为其奉献一生,只有一个理由:她爱她,无怨无悔。

       1997年3月4日,女儿钱瑗去世。1998年12月19日,钱钟书先生也离开了杨绛先生。不到两年的时间,两位最最挚爱的亲人相继离开,这样的打击换做是任何一个人都会一蹶不振,但是坚强的杨绛先生却默默承受这一切,并遵照钱钟书离别所要求的“好好活”。八十余岁的杨绛先生,埋首于案前,专注于钱钟书先生的每一个字,精心整理出《钱钟书手稿集》。作为一家三口之中唯一留下来的人,她只愿遵从他的嘱托,好好活,将还未完成的事一一完成,至于其他的喧嚣热闹,她甚至连旁观者都不屑去做。

      读至最后,看到八十余岁的杨绛先生将她与钱钟书先生所得的稿酬版税全部捐给母校清华大学时,我不得不在心中感叹:先生真君子也。

      女儿钱瑗去世后决定不留骨灰,最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师生恳求杨绛先生的情况下才葬在校园内的一棵松树下。钱钟书先生在弥留之际也嘱咐杨绛先生:“遗体只要两三个亲友送送,不举行任何悼念仪式,恳辞花篮花圈,不保留骨灰。”杨绛先生自己也在生前留下遗言:火花之后再发讣告。一家三口,不愿被喧嚣叨扰,一生如此,死后亦然。今生相聚是今生的缘,如果还能有来生,但愿他们仨还能成为一家人。

      生命有结束之时,文字也有完结之时,可触碰到心底的感动,却久久挥散不去。

阅读 121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